中国的农村改革因何始于安徽,成于安徽?
2008年01月21日 07:24人民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邓小平] [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并将战略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图为邓小平和陈云在会上。

1980年1月2日至11日,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全省农业会议,总结一年来全省农村改革、试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经验。万里做了《要敢于改革农业》的讲话,指出:“实践证明,联系产量的责任制比不联系产量的责任制,增产效果更明显。”“支持绝大多数农民的积极性,一切从有利于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出发,这就是我们敢于坚持实行联产责任制、敢于坚持按需分配的各种形式而不动摇的根本所在。”会议对肥西县实行包产到户、凤阳县实行农业大包干的做法和经验做了充分肯定。指出: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下,不论哪种形式的责任制,只要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生产,符合群众的意愿,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应当允许试行,鼓励和支持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1980年3月,中国农村伟大的改革家、中国农民的知心朋友――万里,调离安徽,到中央工作。从1977年6月至1980年3月,在这不到3年的时间里,万里的心里一直装着安徽农民的命运,一直为安徽农民的温饱解忧,一直为安徽的农村改革,运筹操劳,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安徽的农村改革,万里,功比山高,彪炳史册!

关键时刻,邓小平出面支持

万里在安徽能够大刀阔斧地搞农村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位改革家的背后有一座巍巍高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省委六条”。 “六条”的诞生,引起全国关注。《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做了报道。1978年2月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题为《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的通讯。刚恢复工作不久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对安徽省委制定的这份强调保护和尊重生产队自主权的“六条”规定,给予了热情的肯定。他在出访的途中路经四川,向当时的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做了推荐。不久,四川省委派人到安徽了解情况,顶着“左”的压力,仿效安徽颁布了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十二条”。从此,安徽、四川两省点燃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火把。

 

相关报道:

小平智斗铁娘子 撒切尔“邓小平真残酷啊”(图)

邓小平访美险遇刺 三K党成员抽刀冲向讲台(图)

最后的政治交代 周恩来临终时对邓小平的重托

三年大饥荒洪湖没饿死一个人 全靠书记李金玉

毛泽东临终托孤 叶剑英检讨把华国锋当“后主”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