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研究 > 正文 |
|
2005年11月 云南 瑞丽
解说:今天是姐勒乡赶摆的日子,附近村寨的人们都赶到这里,用传统的方式来洗涤数月的辛劳,在欢乐的人群中,我们见到了这位从医35年,却仍然只会用傣文开处方的曼很医生。看起来曼医生并不是一个善于交流的人,但据说每次赶摆,他都会被寨子里的人邀来喝上几杯。自从1970年走进村里的合作医疗室开始,这些年,曼医生一直干得不情不愿。
(曼很,1970年在云南瑞丽成为赤脚医生)
他们动员我到这里搞合作医疗,原来都是困难的,家里也困难,就回家了,后来病人又来找,那时候去看病都是走路啊,光脚走路啊,单车也没有,晚上,要跑,白天要跑,工资也没有,把生产队的公积金收上来的时候,每个人发多少呢,每个人30分。发到我的身上,后来我不想干了。
解说:现实的困难曾经让曼医生几度放弃行医,但回家种田的日子也并不安生。
(曼很,1970年在云南瑞丽成为赤脚医生)
不搞医又怎么办呢,病家来叫,晚上没有办法,人家来喊,在门口喊,赶快起,赶快起,点着蜡烛,那时候没有灯,没有电,用蜡烛装在竹筒里,走路,有些人用芭蕉叶裹着蜡烛,走路去。
解说:纵然有过许多放弃的理由,乡亲们的需要还是让曼很医生不得不坚持下来,35年过去,曼很一直是附近8个寨子的健康守卫者,虽然每月没有多少钱的乡村医生补贴,遇到看病拿不出现金的乡亲,曼医生还是会代为垫付。
(曼很,1970年在云南瑞丽成为赤脚医生)
这些家里困难的,就免费呗,记着账,光记着,到现在还没有还的,两三年的都有了。现在自己投资买药,又赊着,赊的太多了,我赊了8000多元。
解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几年,曼医生的视力已经大不如前了,乡亲们欠费的帐单也越来越厚,孩子们总劝说他早点回家颐养天年,可是真要告别多年熟悉的生活,回家当个纯粹的农民,曼医生的心里,还真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不舍。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