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从“慰安妇”问题看美日关系
2007年08月02日 13:04学习时报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美国众议院外委会通过了这个决议案对日本造成了新的国际压力,其实“慰安妇”问题早已“国际化”。这本来就应是个国际问题,这事关国际正义和人类尊严。受害者过去遭受日军强暴,现在决不能再容许日本政客对她们肆意进行人格侮辱。现在并非如日本舆论所称,仅仅中、韩两国揪住“慰安妇”问题不放。据报道,加拿大议会也将讨论类似的议案,而澳大利亚和荷兰的受害幸存者们,也一直在同日本政府进行着抗争。

“共同价值观”的虚伪

美国对日本来说是最重要的的国家,美国众议院外委会通过的这个决议是非同小可的事情,将对日美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日美关系自小泉时代进入了所谓“蜜月期”,至今还号称“战后最佳”时期。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但其背后更关键的问题恰恰是美国如何看待现在和未来的日本的问题,是日美同盟如何维持、怎样维持、维持到何种程度的问题,考验的是美日共同价值观的历史与未来形态的问题,“日美间对世界的许多问题都有着共同的理解,日美同盟体现着日美的共同价值”,这句话是日美两国领导人不厌其烦强调的东西。然而,日美所谓的“共同价值观”,都是对别国的人权、自由、民主问题而不是自身的问题的理解,围绕“慰安妇”问题就能说明其“共同价值观”的虚伪。两国在安全领域、市场制度以及民主秩序上也有许多共同点,但前提是日美同盟关系的持续发展。现在应该看到,日美关系并非铁板一块,依然存在不少矛盾和分歧。首先,安倍上台后,包括防卫大臣和外务大臣在内的阁僚屡屡发表批评美国的言论,引起美方不快,“2+2”会议也一再延期。其次,安倍倡导脱离战后体制,指出现行宪法是美国强加给日本的,日本应该自己创建新宪法。这种说辞其实是否定美国战后对日政策,自然令美国难以接受。安倍在就职演说中对东京审判的表态,此后的“慰安妇”问题讲话,直至访美时的道歉,可以看作是安倍作为日本战后首个新生代首相对美国进行的政治试探。安倍有关“慰安妇”等问题的表态被美国学者达迪称作是“安倍的新装”,是安倍修改宪法、防卫厅升格以及建立正式日本军队之前,为旧军队形象正名的一种努力。安倍发言、日本议员做广告恰恰证明了战后历史教育的扭曲,证明了日本政治的一种趋向,也证明了日本政治家国际常识的欠缺。

“慰安妇”问题决议案要求日本公开道歉、明确承担责任、制止与杜绝否定性的言论、以及强化历史教育,这些要求本质上在于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已经波及美国,美国并不想被历史问题牵连至亚洲国家矛盾的旋涡,更不想新民族主义驱使下的日本挑战美国的权力与权威。“慰安妇”问题折射出美日在历史认识、政治心态和战略认知上的巨大差距。而且“慰安妇”问题终归是日本人需要正视的一个历史问题。正如约瑟夫·奈告诫日本的那样,历史问题的这种态度损害的是日本的软实力,也正如许多美国学者指出的那样,日本历史问题上的立场也损害着美国在亚洲的软力量。共同利益是美日同盟最牢固的纽带,但“盟益”永远无法取代“国益”。现在美国看到日本在亚洲越来越孤立,无法发挥美国的盟友作用。美国的道义性也越来越受到质疑,软实力就是美国所说的它有道义上的优越性,在慰安妇问题上或者是在日本侵略历史问题上,美国长期采取遮掩的态度,毫无道义性可言,这种态度近几年来越来越守不住了。原因就是亚洲的崛起,现在亚洲正在加快发展,总体来说东亚地区的经济已经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逐渐可以和北美、西欧相媲美的第三经济力量,而且这个地区的社会现代化也在急速发展,人们对言论和对信息的灵敏度越来越高,对美国的做法越来越不能忍受。美国越来越感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在历史问题上视而不见,美国在亚洲会失去民心,在国际上会失去道义的制高点,所以美国社会开始反省这个问题。

<< 前一页12后一页 >>
作者: 穆德磊   编辑: 胡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