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多妻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007年01月30日 17:34光明日报投票数: 顶一下  【

一夫多妻制与中国古代经济 

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劳动所得的剩余产品极为有限,一夫多妻制的盛行自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诸多消极影响。 

1。一夫多妻制成为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的动力。一夫多妻制家庭与一夫一妻制家庭相比,其开支因妻妾数量增加而成倍增加。一般情况下,多妻家庭较一夫一妻家庭往往拥有更多的子女,所以,一夫多妻制家庭中的“夫”就必须为维持家庭的经济运转而取得更多的财富。天子、皇帝是最大的财富占有者,其占有财富的相当一部分被用于多妻多子的开支,在有些时期皇室开支甚至影响到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所以,历代统治者对老百姓的剥削都十分沉重,在风调雨顺的时期,老百姓尚能维持生存,一旦遇上荒年,就衣食无着,官逼民反。专制统治是维护家天下的政治基础,而财富集中则是维持家天下的经济基础。从根本上讲,一夫多妻制的运转无论在哪个阶层都是他们掠夺财富的动力。 

2。一夫多妻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虽然我们无法计算每个朝代各阶层多妻所需开支的具体数目,但多妻给国家造成的经济负担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夫多妻制合理合法的时代,人们以多妻为荣,相互攀比,官僚、地主、商人积累财富后不是考虑扩大再生产,而是首先考虑娶妻纳妾。正如韩非子所说:“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买妾。’”孟子甚至说:“齐人乞食,亦有一妻一妾。”其一夫多妻制对中国古代人观念的影响之深可想而知。一夫多妻特别是皇室多妻在不少时期其开支费用过大甚至影响了国家的稳定,东汉时陈蕃上书说:“比年收敛,十伤五六,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可赀计。鄙谚曰:‘盗不可五女门’,以女贫家也。今后宫之女岂不贫国乎?且聚而不御,必生忧悲之感”。(《后汉书·陈蕃传》)陈蕃清楚地说明了一夫多妻足以贫国的道理。 

3。一夫多妻制的盛衰是中国古代经济的晴雨表。一般来说,每个朝代建立之初,经济都比较脆弱,老百姓在经过长期战乱之后,尚未稳定下来,土地大量荒芜,人烟稀少。统治者亲眼目睹前朝灭亡,从思想上或多或少认识到前朝的腐败特别是后宫无限制的膨胀是其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对一夫多妻在数量上有所控制。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前朝灭亡的教训也已淡忘,一夫多妻制就进入繁荣时期。皇帝首先开始疯狂地无限制地占有女性,如汉武帝时“后宫数万人,外讨戎夷,内兴宫室”。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经济的兴衰。 

作者: 王瑞平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