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璐瑛口述:我心中的周恩来和邓颖超
2008年10月09日 14:38《文史博览》2008年第9期 】 【打印
相关标签: [周恩来]

1981年,我去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理工学院公费进修,其中有一门课的期中考试是做语言表演,我选择朗诵美国著名诗人叶茨的一首诗。不料主考的英语教授听了,说我朗诵得没有一点感情,因而考试没有通过。我想我怎么会有感情呢,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如何把英语读正确上,又怎能顾及感情。

后来这位教授建议我朗诵一首中国诗,我便选了一首纪念周总理的诗。我先用英语讲了周总理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然后把这首诗的内容简单介绍了一下,就朗诵起来。朗诵了没几句,我便泪流满面,几次哽咽着几乎朗诵不下去。最后,我已泣不成声,因为随着我的朗诵,我看到慈祥的总理就好像在我身边。

主考教授虽然听不懂一句中文,但被我的投入感动得泪流满面。他说,这才是真正的朗诵,是最好的朗诵。参加朗诵的学员很多,不少人也都含着眼泪,尽管他们也都不懂中文。人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其实感情也是没有国界的。他们不懂得中文,却读懂了我的感情。我的考试当然也顺利通过了。

我至今仍怀念着周总理,这将是我此生无尽的怀念,也是我对父母感念总理、怀念总理的传承。

基地名称:沪西共舞台事件旧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爆发"九·一八事变",全国人民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抗日浪潮。1932年在上海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后,蒋介石与日本签订一个屈辱的《淞沪停战协议》,抗日运动被取缔,遭到上海各界人民的强烈抗议。上海民众在中国共产党号召下,组织了近百个抗日民众团体。为进一步扩大和统一江苏省的抗日救国运动,建立全江苏反帝同盟和推动建立全国反帝同盟,中共江苏省委遵照中央指示,决定召开全江苏省援助东北义勇军反对上海自由市的抗日民众团体代表大会,并定于7月17日在沪西劳勃生路(长寿路)、胶州路口的共和大戏院(亦称沪西共舞台)召开。

国民党反动当局获悉后,派出大批特务、暗探、军警预伏会场周围。7月17日上午9时许,代表们进入会场开会时,大批特务、军警冲进会场逮捕代表。除少数代表越墙逃脱外,有88人被捕。反动当局认为"案情重大",列为"共舞台事件"案,将88人解押到南京军政部军法司审讯,后又关押在南京警备司令部。敌人对被捕代表进行多次严刑审讯,由于叛徒的出卖,至使上海的地下党员肖万才等人被捕,解押到南京,至此涉案人员达95人。9月27日,国民党反动当局以"危害民国为目的,扰乱治安"等罪名,判13人死刑,4人无期徒刑、65人有期徒刑。他们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13岁(童工),大部分是20岁左右的爱国青年。10月1日清晨,肖万才、曹顺标、许清如、杨小二子、徐阿三、徐金标、崔阿二、钟明友、邱文知、陈山、陈士生、王德盛、柳日钧等13人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地址:上海市长寿路与胶州路相交的弄内草坪前。

陈寅恪(1890-1969),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夫人唐篔,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也是一位女教师,在清华园相识,37岁结婚。两人志同道合,1928年在上海结婚。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典籍。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