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州,红六军团遇到了外国传教士薄复礼和海曼。查明其身份后,时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兼十七师师长的萧克释放了两人的家属,但提出释放两个传教士的条件是给红军提供一定数量的药品和经费。在教堂,萧克找到了一张1平方米大的外文标注的贵州地图。听说传教士薄复礼会汉语,萧克就让他把地图上的地名翻译成中文。在一盏煤油灯和一盏马灯的照明下,薄复礼说,萧克记,一直干了大半夜才完成了翻译工作。这张地图对六军团后来的行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薄复礼一直跟随六军团行军,与萧克谈信仰,一起搞娱乐活动,长征途中还利用难得的休息日子聚餐。1936年4月,进至昆明时,萧克把扣留了18个月的薄复礼释放。
此时,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都到了昆明,两军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为了阻止红军两军团的会合,敌人的围追堵截更加疯狂。
到达贵州石阡县甘溪镇时,湘、桂、黔3省敌军以24个团的兵力将红六军团死死围住,先后截为4段。萧克意识到战略形势非常不利,如果不脱离强敌的包围,就会陷入极为危险的地步。经过10多天的奋战,在石阡至镇远敌人的封锁线上,红六军团击溃了敌巡逻部队,占领了东去江口的路口。在当地一位老猎户的引导下,部队深夜进到一条人迹罕至的谷涧水沟,从沟底鱼贯向东突围。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不见星月,队伍在黑暗中潜行,看不见路,后面的人把手搭在前面人的肩膀上走,只听见粗重的喘息声和不时跌倒者枪托磕地的沉闷响声。
这时,远近的山头上都是敌人,南北两面敌军首先发现了红军主力的行动,南北夹击。幸好有红军掩护部队借地形进行有效阻击,才使部队绝大部分在午夜通过深谷。亲自站在谷口指挥部队行动的萧克又命令掩护部队改为后卫,随大部队走出了深谷。
就此,红六军团主力脱离了贵州和广西、湖南敌军的围追堵截,历经80余天,转战2500多公里,于1934年10月24日抵达贵州印江县木黄,与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师,此时红六军团兵力已锐减到不足4000人。
红二、六军团的会师,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了极大的湘西攻势,有力地配合和掩护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在湘、鄂、川、黔地区,红二、六军团连克桃源、澧县,威震常德、岳阳,并在四省交界地区创建了红军长征途中唯一一块坚持了1年之久的红色根据地。
1935年8月下旬,中央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进入四川西北部懋功,与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会师。这时仍在湘鄂川黔边的红二、六军团,成为蒋介石“围剿”的主要对象。这一年,“萧贺匪部”这个词出现在国民党报纸上和蒋介石口中的频率很高。“萧贺匪部”先后粉碎了蒋介石的两次“围剿”,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一带越打越强。
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和瑞塔铺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6月,在理化与前来接应他们的四方面军三十二军会合。7月5日,与四方面军会师后的第三天,在四川甘孜,红二、六军团接到中央军委电令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年仅29岁的萧克为副总指挥,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继一、四方面军于10月8日在会宁会师后,二方面军经过艰苦跋涉终于在1936年10月22日,在会宁东北的将台堡同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至此,红军完成了长征。
作者:
吴志菲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