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任部长中的党外人士(组图)
2008年07月07日 09:03今晚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共]

 

茅盾

众多党外人士任职新中国的政府机构,当时在党内党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于来自党内的一些不同看法,各级负责同志也做了大量工作,时任华北局第一书记的薄一波回忆说:

记得在开国大典之后不久,我曾根据毛主席指示的精神,针对着一些同志认为对民主人士、起义将领安排高位是否右倾的想法,几次在华北局干部会上指出毛主席常说,我们不能再长征了,我们要千秋万代长坐北京,没有党外人士进入政府就不行。安置他们(如傅作义、程潜)要各得其所,要用大位置才能安置。我还说过,安排民主人士好处很多:

第一,可以“赚”人,各方面的非党人物都有当副主席、部长、司令员的,“朝里有人”,国民党不打自垮。前几天不是就从香港飞来12架飞机吗?这是对革命有利的。

第二,可以“赚”来四万万人民,赚来土地改革。

第三,可以“赚”一个社会主义。这叫做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所以,要反对“麻烦说”、“捣乱说”、“吃饭说”,要反对关门主义。

正如薄一波所估计的那样,新政府的人事安排,得到了各界民主人士的普遍好评。曾出席一届政协会议的孙晓村后来也回忆说“我回到上海,朋友们都讲共产党的确伟大,打下了天下,但不统统用自己人。担任领导职务的共产党、党外人士都是在社会上经过几十年考验的中华民族的精英。”“当时民主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中担任部长以上职务占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一强。他们德高望重,深受人民信任。至今想起这些事情,我深感这样的人事安排,充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用人唯贤的楷模。”

他们是怎样走马上任的

担任政府部长的10位党外人士,来自不同的方面,也有着不同的阅历:傅作义是国民党起义将领,黄炎培、史良、马叙伦、朱学范等是著名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梁希是学者型的专家……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或在各个历史阶段对党的事业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帮助,或对新中国的诞生做出过这样或那样的贡献。那么,他们是怎样走马上任的,当中的一些细节,应该能引起关注这段历史的读者的兴趣。

茅盾(沈雁冰)作为著名作家,原本无意担当政府职务。他是在毛泽东的亲自劝说下就职的。他的子女在《父亲茅盾的晚年》一书中,有比较细致的回顾:

还在建国之初,周总理动员他出任文化部长时,他就婉言推辞,说他不会做官,打算继续他的创作生涯。妈妈更有她的如意算盘:她想在西湖边买一栋房子,定居杭州,让爸爸从从容容地写作。她说,自从大革命失败之后,他们一直在国民党的通缉和盯梢之下,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现在可以安安定定地住下来,让爸爸把没有写完的几部长篇小说完成。后来毛主席亲自出面找爸爸谈话,说文化部长这把交椅是好多人想坐的,只是我们不放心,所以想请你出来。爸爸问:“为何不请郭老担任?”毛主席说:“郭老是可以的,但他已经担任了两个职务,一个是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一个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再要他兼任文化部长,别人更有意见了。”又说:“听说你不愿意做官,这好解决,你可以挂个名,我们给你配个得力的助手,实际工作由他去做。”……这样,爸爸就当上了文化部长,一干就干了15年……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