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澎:一代理想主义者的代表(图)
2008年06月04日 09:52中国新闻周刊 】 【打印

龚澎曾经是国统区言论自由的象征,1949年后,成为首批事实上的共和国新闻发言人

“在这个充斥着附和者和趋炎附势者的城市中,她扮演了一名持不同政见者的角色。她是在野党的发言人,而在野党的改良主张暴露了执政党的罪恶。”

哈佛大学已故教授、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回忆龚澎。1943年,费正清和龚澎结识,此时她刚刚开始走上作为“周恩来新闻发布员”的历程。

“重庆六年是我母亲事业走向高潮的时期。”龚澎的女儿乔松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于近日出版了《乔冠华与龚澎:我的父亲母亲》。此前她花费8年时光,查阅包括外交部开放档案在内的大量史料,采访近50位当事人,其中5位在书出版时已经故去。

在外交事业上,龚澎与乔冠华同样才华洋溢,但是已逐渐不被人所知。

翻译《红星照耀中国》第一人

“一个成功的女人身后有三个重要的人:好父亲、好导师、好丈夫,我母亲这三项都具备了。”乔松都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龚澎的父亲龚镇洲追随孙中山,周总理称颂他“有德有年,功在民国”。

龚澎初上中学,曾一度信奉基督教,但很快转变为学校里出名的异教徒。1933年,龚澎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并作为“敢死队员”,亲历一二·九运动。她曾有机会看到即将问世的《红星照耀中国》的英文打字原稿,并第一个翻译传播了其中的精彩章节。女儿乔松都后来在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中看到了龚澎和大姨龚普生:“她们和参加学生运动的几位同学站在一起,尽管打着伞,我还是认出了她们年轻的身影。”包括龚澎在内,很多当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袖奔赴了延安。

“我母亲是一代理想主义者的代表。”乔松都说。1938年底,龚澎到达解放区,在华北农村,过着游击队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活。费正清描述:“她同农村妇女共事,与她们同甘共苦,头上身上也长满了虱子。”乔松都告诉记者,对于一个生长在大城市的知识分子,有没有这段经历大不一样。

在太行山总部,龚澎做过彭德怀、朱德的秘书,后来又长期追随周恩来。1943年,龚澎与乔冠华结婚,乔松都在《乔冠华与龚澎:我的父亲母亲》中记述:“母亲更加理性化父亲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型革命者”。她向记者表示,正是母亲龚澎,使得父亲乔冠华“人性中最闪光的东西得到了最大的发扬”。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1970年   1933年   1941年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罗雪挥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