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关头的粟裕大将:三次提出重要的建议(图)
2008年05月28日 08:52书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开国元勋] [解放战争]

11月9日深夜,中央军委复电:

粟张,并告华东局,陈邓,中原局:

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

军委

佳亥(9月1——23时)

这份电报表明,中央军委已经下定决心,把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歼灭长江以北的蒋军主力于徐州及其周围地区。

后来的战局发展,果如粟裕所料,蒋介石集团被迫实行了粟裕所说的“第一种方针”。11月4日,蒋介石派顾祝同到徐州“剿总”,传达蒋介石的决定,调整作战部署。这时,离华野发起淮海战役只有两天时间了。华野迅速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分割包围,截断徐州之敌的南撤通路,国民党军队不得不在徐州地区与人民解放军决战,想要退守淮河也不可能了。这正是粟裕设想的最佳态势。

在淮海战役的战略决策中,粟裕频出奇谋,三次献策,对于中央军委作出举行淮海战役并发展成为南线决战的决策,使“小淮海”演变为“大淮海”,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采纳粟裕的建议,在中原黄淮地区集中兵力打大仗的时候,用4至8个月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师)。八个月后淮海战役结束,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消灭了国民党正规军62个旅(师),是中央军委提出的最高指标12个旅的5倍多,基本上歼灭了蒋介石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解放了华东、中原广大地区,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粟裕认为,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给淮海战场造成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既可利用这个时间组织部队休整,又可乘机对敌人展开政治攻势。根据粟裕的指示,华野司令部和政治部立即作出部队休整计划,发出对敌人展开政治攻势的指示。

当时,广大指战员创造了许多攻心战法,阵地广播、释俘劝降、发射传单、给蒋军士兵送饭等等,造成了“四面楚歌”的强大声势,促进了蒋军的动摇和瓦解。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