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关头的粟裕大将:三次提出重要的建议(图)
2008年05月28日 08:52书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开国元勋] [解放战争]

在“小淮海”演变为“大淮海”的关键时节,提出三个关键性建议

9月24日早晨7时,当济南城内巷战尚在激烈进行的时候,粟裕判断攻济战斗已稳操胜券,随即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他在济南战役前就考虑了的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过一天的慎重考虑,中央军委发出了毛泽东起草的答复电报:“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同时指示将两步作战改为三个作战,“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

10月1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电报,确定淮海战役的作战任务主要是歼灭徐州刘峙集团主力之一部,开辟苏北战场,使山东和苏北打成一片。然后,华野分为两个兵团,以5个纵队组成东兵团在苏北、苏中作战、其余主力组成西兵团出豫皖两省,协同刘、邓在中原作战。这个部署仍然是人们所说的“小淮海”。

10月下旬,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中原野战军先后攻克郑州、开封,进至徐州、蚌埠地区,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粟裕分析战场态势,预见到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将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战役的规模也比原来设想的要大。形势要求必须建立统一的指挥体制,才能统一作战指导思想,协调作战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两大野战军的整体威力。为此,10月31日粟裕发电报给中央军委、陈邓、华东局、中原局,表示遵令于11月8日晚发起淮海战役,同时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这是粟裕第二次献策。

粟裕的电报传到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当即研究同意,于次日(11月1日)复电指示:“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士认为,在中央军委尚未作出由谁统一指挥的决定以前,粟裕主动提出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的建议,对于顺利解决南线决战的指挥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再次表现了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

11月7日,即淮海战役发起一天之后,粟裕一面紧张地组织指挥部队对黄百韬兵团及其援军实行分割包围,一面冷静地观察分析当前敌情和全国战局,预测敌人可能采取的对策,筹划下一步以及未来几步的作战方案。他与华野副参谋长张震彻夜长谈,分析全国战略态势,估计敌人可能采取的方针,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认为必须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使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他们认为,很有必要把他们的判断和建议立即报告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和华东局、中原局。于是,粟裕冒着严寒,奋笔疾书,起草电报,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完稿时已是旭日东升。他和张震郑重签名,注明发报时间:齐辰(即8日7时到9时),这就是著名的“齐辰电”。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