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前夕,粟裕在干部大会上进行战斗动员。
中央军委下令渡江南进的时候,粟裕再陈: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
粟裕的“子养电”传到中央军委的时候,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中共中央12月会议已经结束,中共中央作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并正在为此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毛泽东与陈毅正在商定一个重大行动计划:拟令粟裕率部渡江南进。
五天以后,1月27日,中央军委正式电令粟裕,要他率领3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此电强调指出,采取这个战略行动的意图,是迫使敌人改变集中强大兵力于中原的战略部署。电报说:“你率三纵渡江以后,势将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敌二十至三十个旅回防江南。你们以七八万人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应使休息时间多于行军作战时间,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达到闽浙赣,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渡江时间可在2月或5月,请粟裕“熟筹见复”。
接到中央军委的电报,粟裕感到,中央的决策与他的建议大相径庭。他一方面积极研究执行中央军委的指令,提出了渡江时机、路线和方法的具体方案,并且立即着手进行渡江南进的各项准备;另一方面则反复深入研究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的方略。经过3天的缜密思考,他写出一份长达2000字的电报,于1月31日上报中央军委。
在这份电报里,粟裕在提出渡江南进时机、地点和方法的方案同时,重申他在“子养电”中的观点和建议:“如能于最近打几个歼灭战,敌情当有变化。因此于最近时期,将三个野战军由刘邓统一指挥,采取忽集忽分(要有突然性)的战法,于三个地区辗转寻机歼敌(华野除叶王陶外可以三至四个纵队参战),是可能于短期内取得较大胜利的。”
接到粟裕的电报,毛泽东特意把原定于2月1日动身返部的陈毅留下来一起研究。研究的结果,仍然坚持由粟裕率领3个纵队渡江南进的决策,认为从调动中原敌军主力去江南的意图考虑,向蒋介石的要害地区出击是最有效的,但是采纳了粟裕关于渡江时机、地点、方法以及采取“忽集忽分”战法的建议。
2月1日午夜,毛泽东起草给粟裕的复电,表示完全同意粟裕提出的渡江作战方案,指令他们休整1个半月,3月下旬出动。后来因情况发生变化,渡江时间由3月下旬推迟到5月15日以后。
第三次直陈:建议第一兵团暂不过江
根据中央军委指令,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四、第六3个纵队编组为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粟裕兼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渡江南进的各项准备工作随即全面展开。
然而,粟裕并未停止他的探索和研究。他常常拿着中央军委的电报阅读、沉思,在地图前观察、测算,反复分析研究敌我双方情况,寻求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的最佳方案。
相关新闻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