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胡世祥让七大系统的老总们表态:推迟一天,大家同意不同意?
火箭、飞船系统表示同意。其他几个系统说,只要火箭、飞船系统同意,我们没意见。
胡世祥又开起了玩笑,说,要是30日比29日更冷,你们也同意吗?
专家们都笑了,说,同意!
好,那就31日0时40分准时发射!胡世祥一锤定音。
12月29日,果然如气象预报所料,气温降至零下二十四度,而且已经到了下午,还在继续往下降,看不出回升的迹象。
12月30日,李鹏携同夫人朱琳到达发射场。当天到达发射场的还有吴邦国、贾庆林、宋健等人。发射场的气温这天一直处于零下二十四度。七十多米高的发射塔上,寒风凛冽。风呼呼地刮着,发射官兵们个个冻得瑟瑟发抖。为了便于操作,他们脱掉棉大衣,两小时下来,不仅脸上凝成白霜,耳朵冻得青紫,手上、脚上也结了冰,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相互间的工作配合,只能借助僵硬的手势。
30日晚11时30分,指挥员下达了“六十分钟准备”的口令,即是说,离发射还有最后一个小时。而此时发射场上的气温依然在零下二十度以下。低温问题成了悬在专家们心头的一把利剑,仿佛随时都有突然劈下的可能。
就在人们为低温捏着一把汗的时候,发射塔上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按照发射程序,发射塔活动平台上的四根防风拉杆此时应该慢慢收回。可当地下控制室的操作员按下回收按钮时,防风拉杆却纹丝不动。
怎么办?如果防风拉杆不能收回,火箭点火起飞时,必将被这四根防风拉杆拦腰拽住,结果自然是箭毁船亡!
坐在指挥大厅的指挥官和专家们坐不住了。
发射场上的官兵们这时很快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电动不行,采用“人动”。于是几位操作手带上工具,冲上高高的发射塔。此时火箭飞船的燃料早已加注,任何动作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酿成大祸。官兵们很快判定,防风拉杆不能启动,是因天气寒冷,气温过低,被冰霜凝冻住了。于是操作手立即打开气阀,让喷出的热气给气缸加温。不一会儿,其中一根防风拉杆开始松动并慢慢收回。
但还有三根防风拉杆依然故我,一动不动。
此时,离发射还有五十五分钟。若不尽快收回剩下的三根防风拉杆,今晚发射必定推迟无疑。而发射一旦推迟,天气一旦骤然变坏,气温继续下降,后果不言而喻。
在此紧急关头,官兵们果断使用了一种从未用过的“反螺旋顶”特殊技能,最终让三根防风拉杆一一收回。当这一切结束的时候,离发射还有三十五分钟。此时官兵们身上的汗水早已结成了霜。
离发射还有最后三十分钟!
此刻,在发射场区一间小小的屋子里,一只小小的温度计把好几位大专家吸引在了自己的身旁。专家们围在温度计的四周,看着温度计里的水银柱,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细细的、温柔的水银柱,时而上升,时而下滑,专家们的心也和水银柱一样,时而上升,时而下滑。水银柱往下落,专家们的心就往下沉;水银柱往上升,专家们的心就往上爬。站在旁边的几位女技术员,竟在心里开始默默祈祷了!
遗憾的是,老天无情。此刻温度计上仍然显示:低温零下二十一度!而且,水银柱还在缓缓下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世事变化无常。最放心的事,常常问题突发;最担心的事,却往往急转乾坤。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戈壁滩上突然刮起一股强劲的东南风,正在下滑的水银柱很快开始掉头缓缓攀升。气象专家刘汉涛说,随着这股东南风的突然出现,温度开始回升,而且很快回升到零下十八度,然后基本就稳定在了零下十八到十九度之间。当时看到气温回升,我们高兴得忘乎所以。只是这一现象我们无法解释。
2002年12月31日0时40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火箭腾空而起,“神舟四号”成功起飞,准确入轨,如期返回!这次发射不仅创造了中国超低温发射的奇迹,而且创造了世界航天发射史上超低温发射的最新纪录!
也许,航天发射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就在于它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倘若没有挫折的心酸与失败的痛楚,成功的滋味还会那么痛快吗?
来源:新浪读书,摘自:《航天史诗:千古一梦》 作者:李鸣生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李鸣生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