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季音就是总社的8个特派记者之一。他也是南京解放后第一批入城的记者,不过,在渡江之前,他接到的任务是采访20军在扬中的渡江尖兵突击团。23日夜间至24日凌晨,季音跟着20军进入南京,此时,距离先头部队解放南京,已经过去好几个小时了。
回忆起自己跟随部队入城的情景,季音说,“出乎我的意料,南京城里几乎没有战争的迹象,春风拂面,明亮的路灯照耀着沉睡的城市,周围显得异常宁静,部队行进声惊动了附近的居民,一些市民走出来观看,他们脸上毫无惊慌之色,而是微笑着向部队招手。”
为什么解放南京的消息没能及时发回来,沈定一还补充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当时,我们用的是手摇马达供电的发报机,这些发报机只配备给总分社和兵团分社,解放南京时,因为部队行军速度太快,记者和支社常常走散,支社和分社也常常联系不上,这就导致新闻不能及时发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在写《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的电讯稿时,用了“人民解放军正在向南京急进,如果昨夜没有入城,则可能于今日入城。”这样留有余地的句子。
成一展示给记者看,毛泽东的电讯稿共有两页,第一页是毛泽东的笔迹,第二页则不是。“这第二页,是马青苑和吴贻芳发给毛泽东的那份电报,毛泽东直接拿过来,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然后和自己已经写好的内容,并成了一条新闻稿件。”
这种利用新闻化平淡为神奇的做法,正是毛泽东擅长的,而在电报原件上,毛泽东磅礴大气的修改与原文纤细秀丽的字体也形成有趣的对比。
就在毛泽东发表这篇通讯稿的当天下午,《人民日报》号外刊登了南京解放的新闻,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的毛泽东在第一时间读了报纸,摄影师徐肖冰用相机记录下了这重要的一刻。
同一天下午,八兵团分社在镇江乘火车抵达南京,负责起解放后有关南京的新闻报道来。与此同时,新华社发出通知:南京的接管、恢复等新闻稿件,兵团分社可以利用原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直接向总社发稿,不必再经由三野总分社转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白雁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