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煌当即问李廉,能不能发报。李廉说,他们的电台现在只能收新华总社的电讯,却不能向任何地方发报,南京的电报局也还没和北平以及其他城市恢复联系。见戴煌急着发稿,李廉提出干脆把稿件发在《解放新闻》上,戴煌当即应允。
在报社的食堂吃过饭后,李廉邀请戴煌和老钱到附近的电影院,看美国彩色影片《海底肉弹》。大家一边看电影,一边悄悄商量工作。得知国民党第二舰队已经起义,戴煌立即要求去采访起义详情。在李廉的带领下,戴煌乘坐一辆美式小吉普,直驱中山北路原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在这座乳白色的大楼里,他们受到了舰队司令林遵的接见。林遵还派了一名少校陪二人去下关码头采访起义官兵。
4月27日,戴煌找到了刚从镇江来到南京的新华社八兵团分社副社长李扬,也见到了分社采编主任季音。季音要求戴煌迅速写出关于“四一惨案”的详情,并给他几块“袁大头”作为采访经费。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然而,戴煌交给李廉的稿子发出来后,却惹来了麻烦。
4月28日,《解放新闻》第一版刊登了戴煌的《汽车的灾难——匪军撤退暴行之一》等三篇稿件。通讯署名为“新华社前线记者戴煌”,为了突出作者身份,这几个字特地放大到副标题的字号。然而,按照当时的规定,新华社记者的稿件,未经总社广播,是不能见报的。为此,戴煌受到了警告,记者职务被撤销。直到这年9月,他写出了一篇《宝贝鱼》的优秀稿件,记者职务才得以恢复。
地下党员李廉:南京解放后首份报纸存在仅四天
李廉
在南京大学北京西路二号新村的教师宿舍里,记者见到了李廉。这个当年在戴煌眼中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如今已经整整90岁了。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他表现出令人吃惊的记忆力。翻开创办于1949年4月26日的《解放新闻》,他甚至记得重点新闻在每个版面的具体位置。
1949年4月21日早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少谷把李廉叫到了位于沈举人巷的黄公馆内。黄少谷告诉李廉,要乘飞机去台湾,就赶紧去明故宫机场找一位“关局长”。随后,黄少谷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在背面写上——关局长:李果等五人要飞台湾。将名片递给李廉后,黄少谷不再讲话,李廉于是鞠躬告退。
李果是李廉在《中央日报》工作期间用的笔名,他当时的职务是采访部主任,他的另一个隐秘的身份则是地下党员。
得知黄少谷要去台湾,李廉预感到:南京要解放了!他立即打电话给镇江和芜湖的特约记者,反馈回来的消息称:镇江的江面还没有动静,但是解放军已经在芜湖附近的狄港,矛头直指皖南!江面上已经漂来带血的尸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白雁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