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市,美国前总统卡特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在中美建交3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位于亚特兰大市的卡特中心接受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汇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国媒体记者的专访。新华社记者葛相文摄
“我要感激中国!感谢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全人类的福利方面把我的国家和我个人作为伙伴!我对当时作出的历史性决定感到自豪!”谈起30年前决定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年逾八旬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平静的语调中流露出激动的真情。
“政治麻烦阻止了我的前任与中国建交”
这是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到访的尼克松总统。 新华社发
说起中美关系,人们自然首先想到尼克松,想到其1972年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中国之旅。尼克松1972年在北京走下飞机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镜头,已被视为20世纪全球重大历史进程中的一大经典画面。
不过,美国外交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发生在7年之后——是时任总统卡特在承受着巨大国内压力下作出了这一果敢决定。
为什么尼克松、福特在各自总统任内先后访华却没能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而在卡特上任后就秘密推动中美建交呢?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及另外4家中国媒体驻美国的记者近日前往亚特兰大,在卡特中心采访了美国前总统卡特。
身为民主党人的前总统,卡特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来自共和党的前任总统在对华政策上存在的不足。“尼克松访华后与中国领导人发表了《上海公报》。尼克松承认‘一个中国’,但他没说是哪个中国。”卡特说。
卡特接着说:“我认为,导致(尼克松之后)将近10年停滞状态的主要原因是,我的前任们不愿与台湾断交。我刚才说过,当时,与美国眼中的‘红色中国’建交这一步并不得人心。这就是为什么尼克松在余下的任期内,福特在他的任期内都没有像我一样作出这个决定……我认为是美国的政治阻止了我的前任们作出我宣布的这个决定。”
作者:
翁翔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