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这里开始:1918年
按规定每次只能借阅一个档案夹,也就是一个月份的日记。我的主要兴趣虽是1949兼涉及前后两年,但忍不住好奇想看看最早的日记是何模样,因此也要求调出1918年1月──现存的最早的蒋介石日记。不像后来日理万机每页写得密密麻麻,那时的日记字大行疏,具体记事也不多;前一大半是自我反省,后面几句才约略提及今天上哪里见何人,最后抄一段励志的话作结。
年届30的蒋介石,每天早上起床后必静坐一小时左右,接下来就开始作严厉的自我批评检讨,用的字眼都非常严重,什么贪、妄、忧、惧、疑、色念、暴躁、机诈、恍惚、琐屑、轻浮、轻率、偷视、窃听、盗念、放肆、淫污、牢骚……一写就是一大串,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然后督促自己要改过,研读曾文正公日记或王阳明理学;第二天又用类似的一大串罪名痛骂自己,又切切要痛改前非。如是者日复一日,一个月下来每天日记内容大同小异。
我听说过关于蒋氏年轻时日记的坦率无忌,原来果真如此。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就在专访中说道:“他写了很多外人所不知的事情。蒋介石年轻时候写日记,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做到中国的领袖,因此在日记里非常坦诚地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看到漂亮女孩子,就心动,说自己‘好斗好色’。他喜欢一个叫介眉的妓女,他知道自己不应当与她来往,内心有很多挣扎。介眉写信给他,他又经不住诱惑,跑去找她,那些浮荡行为,在日记里留下不少。”(2008-1-13香港《亚洲周刊》)
山雨欲来:1948年
翻开他1948年5月的日记,字体有了明显的改变;人,更非当年那个痛骂自己荒唐的青年,他已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了。
我看到的三年(1948、1949、1950)的日记都是同一格式:每天一页,每页有框,框外侧有一行印好的“X月X日 星期X 气候 温度 地点 民国XX年”。蒋氏多半会在“气候”之下填晴、阴、雨之类;“温度”很少填;“地点”则从来不填。
框里就是写日记内容的地方,有10行纵格子,另在右侧划出两行的空间,顶上横印两字“提要”。蒋氏习惯在“提要”下横写“雪耻”两字,字下还打个横杠,天天如此。通常他都把这两行的空间写满,并不一定是一日之提要,而真发生了重大事件,他会在框外右侧用较大的字体醒目的写出来。
每个星期六之后,就会出现“上星期反省录”和“本星期预定工作课目”,有时还会出现“上月反省录”、甚至“民国XX年反省录”。他还常在日记中夹进剪报,也与当天日记一并复印出来,所以往往可以从他收录的剪报看出来他的关注焦点。
我的重点既是1949年,对于1948年这年我只选择翻阅5、8两个月──5月他就任总统时正处在内外交困之局:东北、华北、西北纷纷告急;物价飞涨、法币狂贬;美国政府从杜鲁门至下都没有人给他好脸色;而他最讨厌的桂系李宗仁竟然选上了副总统﹗在如此难堪的情境之下,虽然即将就任总统职,但心情显然很坏,觉得自己陷在进退维谷的窘境,还没上台就已在日记中提及考虑下野了。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