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大跃进”期间我给毛泽东的三次上书
2008年04月28日 08:38《百年潮》杂志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大跃进]

到1958年11月的武昌会议,情况起了变化。“大跃进”初期的狂热已过,乱子和问题出现不少,中央开始降温。毛泽东在这次会议的第一天讲话时提出要把空气压缩一下。也许是他想起我那封信来了吧,会议初始的一天晚上,接到通知,要我到他的住处东湖招待所去。这个地方我很熟悉,我的母校武汉大学就在附近。1952年我从湖南调北京之前的夏天,我到中南局组织部谈话时,在这招待所里住过几天。这是一个不规则的长廊式的平房,就在东湖之滨。见面时毛先提到这封信,说是“观点不甚明朗”。我没多作解释,心想不过是“不中下怀”罢了。谈话不到一个小时,现在记得起来的谈了三件事:一是大炼钢铁,谈到“小土群”,几千万人上山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决非长策,钢铁这个东西还是要靠“大洋群”,否则不能保证质量,从而会影响到用户,首先是机械行业一系列问题。我最后说了一句:不到黄河心不死。他也笑了起来,这些话听进去了。其次谈到大炼钢铁产生乱砍树木毁林的恶果,当时我就有所接触,联想到水土流失。这个问题来能深谈下去。第三件事是粮食“放卫星”问题,我特意问他,你是农村长大的,长期在农村生活过,怎么能相信一亩地能打上万斤、几万斤粮?他说看了钱学森写的文章,相信科学家的话。原来1958年农业“放高产卫星”时,钱学森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太阳能如果利用了多少,科学论证,一亩地可以打几万斤粮。钱的文章对毛固然起了作用,当时我心里想;一个自己种过地对农业如此熟悉的人,恐怕主要还在欣赏群众的冲天干劲,也相信这种积极性或许真能创造奇迹,不想给这种“热情”泼冷水,因而对高产“卫星”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吧。说受钱文影响,是否有点推卸责任呢?何况,即便在武昌会议上,他还是相信1958年粮食产量硬有7500亿斤。这个比头年翻一番的产量,他是很满意的。(后经核实;只有4000亿斤。)

我的《龙胆紫集》中,“戍己诗”九首组诗有一首七绝,即记这夜谈话情景:

岂有闲情忆少年,湖边夜召话当前。

黄河不到心难死,特作如斯斗胆言。

这晚谈话使我感到,钢铁也好,粮食也好,毛确实比较清醒了,“不到黄河心不死”这样重的话,不仅不以为意,还笑了起来。虽然粮食产量仍坚持公布7500亿斤,他还是号召反对作假,直接批评了当时盛行的浮夸和弄虚作假的恶劣风气,这就有利于降温工作的进行。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