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太原的灵山烈士陵园
越南太原的灵山烈士陵园
张国珍家中兄弟姐妹九个,他牺牲的那一年,张桂芬14岁,另一个妹妹张桂玲年仅12岁,有一天啊,我早上起床以后,就发现我父母不在了。我在我们家前后院找了一圈,没找到,后来,我就自己跑到我们家自留地,在我离自留地很远的地方,就听我妈喊我二哥的名字,国珍啊,你死在哪里啊,妈妈想你啊,边哭边喊,而我爸爸呢是干嚎,男子汉啊。我当时就跑到父母跟前,跪在他俩面前,我说爸爸妈妈啊,虽然二哥牺牲了,但是我们还有这些姊妹,我们一定要听话,不让你们操心。
为了继承哥哥的遗志,接过他的手中枪,桂芬和桂玲两姐妹一直想方设法要求参军,1972年,17岁的张桂玲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入伍七年,她年年被评为先进,1986年和2002年,母亲和父亲相继辞世,去越南,找到烈士的埋骨之地,成为一家人心中最深切的愿望,也是最痛楚的遗憾,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在全中国竟有成千上万的人怀抱着同样的愿望和遗憾。2007年3月11日,家住北京的杨淑贞老人又一次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习惯,她已经坚持了40年。
郑若杜:妻子寄来的巧克力成为战友缅怀他的最后纪念
杨淑贞,今年72岁,是北京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1967年3月11日,杨淑贞的爱人郑若杜在越南牺牲,因为无从得知烈士墓地的所在,所以每年的这个日子,她都要去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祭奠丈夫。
1961年,杨淑贞和已经是一名军人的郑若杜结婚,因为杨淑贞的出身不好,还连累郑若杜从部队机要秘书的职位上调了下来,对此郑若杜丝毫不以为意,但因为身在军旅,夫妻二人结婚六年,在一起团聚的日子却不足半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就在家里就把那些所谓的四旧,什么东西都处理了,走的时候是晚车,他就希望我把他送到车上然后我再回来,当时就是还没有意识到他就回不来了,没有这个意识,所以就跟平时送他的情景是一样的。
1966年末的那个寒夜,二人在北京站像往常一样告别,杨淑贞没有察觉丈夫表现出来的别样留恋,因为她并不知道,郑若杜此去是前往弹火纷飞的越南前线。不久,杨淑贞收到了郑若杜寄来的,地址为广西62信箱的信,当时那个地方不是很热吗,给他做了两条那个绸短裤,就是衬裤,还买了那个巧克力糖给他寄去了,他们那些战友就说,那个糖他收到了,本来要打开分给大家吃,后来不是警报响了,就说等打完仗再回来吃,结果他就后来就没回来。
40年前,郑若杜是中国援越抗美部队62支队的宣传股长,就在他牺牲的前一刻,他收到了妻子万里辗转寄来的一盒巧克力,但是他却没有来得及吃上一口,因为尖锐的防空警报就在此时拉响。1967年3月10号,11号两天,美军出动数百架次的飞机,对中国援越部队驻守的越南太原市进行了狂轰滥炸,而驻守在此的中国的高炮62支队奋起反击。当时毛泽东对高炮部队制定了这样一个方针叫“集火近战”,也就是集中数十门高炮,把火力网捏成个拳头,逐一攻打进入射程内的战机,当时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击落了美军战机18架。当时的越共主席胡志明还特地发来了一贺电说,太原高炮师打得太好了,这场战役,史称太原防空保卫战,而郑若杜正是在这场战役中壮烈牺牲的。他牺牲之前那一刻正要分给战友们吃的妻子寄来的巧克力,也成为了战友们缅怀他的最后纪念。
生命最后本能发射最后一发炮弹
一张四十年前的照片,左边的战士叫杨宽让,右边的叫刘建烈,作为陕南同乡的他们,同一年应征入伍,同一天入越参战,机灵的杨宽让是侦察兵,高大的刘建烈是二炮手,作为高炮62师的战士,他们共同见证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太原防空战。
美国已知道我们高炮62支队到太原来了,他要给我们点颜色看看,狂轰滥炸,满天就像老鸹子一样,交叉这么飞呀,打第一发炮弹的时候看得很清楚,炮头的火,啪,轰出去以后,一般四个黑糊糊的好大个家伙,掉下来以后,火光,烟,响声,这个没听过炮弹的,一个炮弹就把你震聋了,你就根本就听不见了。
我用望远镜看到这个飞机在天上解体了,开花了,再一个就是往下落的时候拉着烟那看到了以后很高兴,越南老百姓那都欢呼打下那么多飞机,还打伤那么多,还有活捉驾驶员跳伞的,非常热闹。
在这张反映活捉美军飞行员的照片上,杨宽让写下了这样一行字“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在惨烈的战斗之余,中国援越部队还参与越南的工程建设,在热带四五十度的酷热和潮闷天气中,这些中国战士整日挥汗如雨,他们也和当地的越南人民,建立起深厚的情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