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京解放后:恢复生产 接管学校 禁毒禁娼
2009年04月23日 11:35现代快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不过,人员接管过程中也仍然有着大量的棘手问题。例如在1949年下半年的《市委关于接管工作总结》中,便提出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即是关于许荏华所提到的工资问题,“入城后我们立即抓紧工资研究,但因干部变动,没有一直贯彻下去。职工一律预借工薪,使一些职工因工薪标准未确定而怀疑我们会采取供给办法,情绪波动,邮电职工因工资问题向军事代表请愿……”

这项总结中,还提到了人员接管中的其他问题,“团结旧职员方面,开始有些单位表现急躁厌恶,特别是对银行税务人员印象一般坏,带着农村土改的情绪看这些旧职员……异常冷淡。”“在处理中发现不少旧人员领了薪金、路费(甚至冒领二次),仍留此不走……”

另外,失业人员也是当时人员接管中的大问题。1949年9月6日,主持市政府工作的南京市副市长柯庆施在一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作报告时提到,“南京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失业人口达30万人左右。我们对于失业者举办了失业人员登记,愿意学习者,我们负责介绍到各学校去学习;愿意还乡生产者,我们除了发给足够的路费资助其本人及家属外,并沿途设站护送,写信到他们家乡的政府去取得联系……到目前为止,总计我们留用了22000多人,送到各学校去学习有20000人左右,介绍到苏北、皖北、华北及东北去工作这正在办理中,总之,四个月来我们共计处理了12万人以上。”

建设新南京

恢复生产

“南京解放后,一开始还不敢说是发展生产,只能说是恢复生产。”沈立人说,恢复生产的含义一是确保城市水、电供给,另一个是让企业复工。

从1949年4月28日开始,国民党不甘就此败退,开始对南京的电厂、车站、码头等主要目标进行轰炸。当年曾驾驶“京电号”运送解放军的电厂老工人陆连云告诉记者,当时他就亲眼看到,有一次炸弹炸掉了一个锅炉房,一个工人牺牲了。不过,就是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没有工人退缩过,依然坚持生产发电。

陆连云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解放前后,南京没有一天是停过电的,保证每天都有电用。而且解放后军管会接管后,发电量明显提高,以前他运煤每天就运几十吨,解放后则是上百吨地运送了。

与此同时,南京的各大生产企业也逐渐运转起来,尤其是解放前被四大家族压迫得无法开工的私营企业,在人民政府多方帮助下,绝大部分生产事业开始恢复。随着南京机床厂、永利铔厂、江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工厂的新生,旧南京这一“消费型”城市,逐渐向“服务人民的生产城市”发展。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郑春平 戎丹妍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