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鼎盛:叶问四大弟子之一的黄淳樑跟师弟讨论转手时该反手摆出还是正手摆出?两人争持不下,半夜敲门请教叶问,他回答说两个都对,叶问解释说:“对打最重要是能最快出拳迎击,这时是反手便是反手,正手便正手,所有招工不过是基本技术。到实战时,最快出手才是目的。”李小龙学到叶问的咏春拳精髓,才发展出截拳道来。身材矮小四肢短的东方人,面对体高力大的西洋人,必须发挥敏捷快速的特长,临场要随机应变。叶问教徒弟不会一成不变,李小龙教400磅的洋徒弟使咏春拳当然也截然不同。名成利就的李小龙,提出以一间楼宇的高价请叶问师傅亲自示范全部咏春木人桩法,由李小龙拍摄成影片带回美国学习,但却被叶问所拒。叶问只要求学者有心学技,则全力传授,绝不把功夫当成商品出售。最重要的是不能厚此薄彼,这种大宗师风范,不但为门下弟子所爱戴,更有利于推广咏春拳到五湖四海。
马鼎盛:叶问如果不是教出个李小龙扬名天下,一生低调的叶问也许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他不像黄飞鸿,被大陆和香港的传媒炒热,成为民间传奇人物,电影电视也长盛不衰;叶问也不像霍元甲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艺”绝技,创立精武门,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叶问劲气内敛,日寇占领佛山之前,叶问是富商大少爷,靠祖辈的福荫度日,像林冲一样不想惹事生非。他不设馆收徒,也不爱同闲人动武,争名夺利。他把闭门钻研拳术当成个人修为,平时也和当地的阔少一样每天品品茶、间或和人切磋武功,点到即止。叶问在抗战年代熬过国破家亡的岁月,拳术精湛而怀璧其罪,一身的正义感随时惹来杀身灭门之祸。历史上的叶问不可能像电影演得那么潇洒浪漫,不过甄子丹那句台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电影画龙点睛之笔。几亿中国人不能都作英雄,但是人人怀抗日之心才叫日本鬼子胆寒。
解说: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佛山沦陷后,日军侵占了桑园。失去了生活来源的叶问一家,穷困潦倒。
伦佳(叶问早期弟子):他和我姐夫是好朋友,我姐夫会经常接济叶问,那时候叶问经济方面很困难。
大部分人是因为李小龙的原因练咏春
解说:电影中叶问在穷困潦倒时曾经得到商人周清泉的帮助,并在他的纱厂授徒,在采访中我们得知电影中的周清泉确有其人,就是伦佳的姐夫,而伦佳也得此机缘和周清泉的儿子周光耀一起成为叶问的首批徒弟。
解说:叶问的过人功夫,早被日本宪兵队所知,于是想请他担任宪兵队的中国武术教练。
伦佳:日本人在的时候有人叫他教日本人学拳,他不教,他说我不能做汉奸。
解说:即便生活难以为继,叶问也绝不接受日本人的嗟来之食。由于拒绝教日本人武术,日本宪兵队盛怒之下,指派武术高手与叶问比武,声明如果叶问打败则听他们差遣。无奈下,叶问只好接受比武。电影中的场景更多突出的是民族危难中普通中国百姓的气节,而实际上,整场比武不到一分钟就结束了,叶问也在对方败相毕露时及时收手。
马鼎盛:当年中国涌现出大刀王五、霍元甲、黄飞鸿和叶问这些武术家,是因为被洋枪洋炮欺负惨了,一种尚武的精神应运而生。在抗日战争中,日军驻北平最高长官河边正元三旅团长一再邀请二十九军将领赴宴,二十九军长宋哲元干脆在中南海怀仁堂叫日本人来吃一顿。日本鬼子借酒发疯,又唱《君之代》又耍东洋刀。师长赵登禹将军随手舞起一把镔铁大刀,刀随手走,刀法就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这大刀是赵登禹将军在喜峰口一战砍得日寇人头滚滚,29军让飞机大炮优势的鬼子知道中国武术的利害,大刀也砍出中国的军心士气。抗日战争期间,佛山的工商业都被日本人控制和侵占。叶家也常常三餐不继。日寇久闻叶问的大名,要他去做宪兵队的武术教练,叶问断然拒绝。宪兵队一再指派高手同叶问比武。很多人劝叶问认输算了,但叶问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鬼子的枪口下把日本高手打得心服口服。叶问说:“一个人的民族气节比什么都重要,这个问题绝对不能含糊!”
解说:叶问师承名家,拳技高超,且坐言起行,赢得了武术界同仁的尊重,被称为“梁赞第二”。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后,结识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得知叶问为咏春拳陈华顺门人,马上拜师学习咏春拳,随后叶问在香港九龙饭店职工总会开设了第一个咏春班。
叶准(叶问长子):来到香港之后生活比较艰苦,为了要生活,所以有的朋友给他安排,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教詠春,当时他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当时的生活,所以就教起功夫起来。
解说:官方统计,全世界超过200万的人练咏春拳,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李小龙的原因练咏春,有人说,如果不是当年叶问来香港教拳,咏春拳这三个字就不会在香港乃至世界如此流行,李小龙也不会有今天的声望。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