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批周恩来和陈云:离右派“50米远”
2009年01月04日 09:23中新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周恩来]

那时,陈云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毛泽东表扬了陈云,说道:“真理有时在一个人手中。”

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多次提到,在四大指标问题上,陈云表示了非常正确的态度。

毛泽东还说,陈云这个人坚持真理是很勇敢的。

胡乔木向来小心谨慎,很少受到毛泽东批评。

这一回胡乔木挨批评,其实,当时他也有他的难处。因为也就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王稼祥对人民公社问题有意见,跟刘少奇谈了。刘少奇转告了毛泽东,毛泽东甚为不悦。大抵知道这一情况,胡乔木未敢把陈云的意见转告毛泽东——如果胡乔木当时如实转告了,毛泽东也未必听得进去,反而会怪罪陈云。何况,胡乔木所起草的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是经毛泽东审阅、同意后才发表的。

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之后,委托陈云对压缩钢铁指标进行研究。

1959年5月11日,陈云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报告,经过他的仔细调查,“钢材的可靠指标可以初步定为900万吨,钢的生产指标就是1300万吨。”

陈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仔仔细细算了这么几笔账,算得人们心服口服:

要生产九百万吨钢材,就要生产一千三百万吨钢,二千万吨铁(其中包括炼钢用铁一千三百万吨,铸造和增加周转用铁五百五十万吨,另外还准备有质量不好的次铁一百五十万吨)。现在从矿石、焦炭、耐火材料、冶炼、运输等五个方面来说明。

陈云在矿石、焦炭、耐火材料、冶炼、运输等五个方面算了一笔笔细账之后,这才得出结论:

上述各方面的情况说明,今年生产九百万吨钢材,相应地生产一千三百万吨钢,是有可能的,但是还需要做很大的努力。

陈云的结论,即“生产一千三百万吨钢”,扎扎实实,充分体现了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维方式。陈云被称为“务实派”,他的以上的算细账、定指标的做法,可以说是他“务实”精神的写照。

但是仍有人对陈云的报告提出意见,以为这指标太低,会泄气。

陈云又于1959年5月15日致函毛泽东:

“说把生产数字定得少一点(实际是可靠数字),会泄气,我看也不见得。正如少奇同志在政治局讲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

毛泽东同意了陈云的意见。

这样,5月23日,陈云在中央财经小组上宣布:

“钢铁生产指标,经向政治局汇报,认为应当降下来。书记处决定:1959年落实指标:钢1300万吨,铁1900万吨,钢材900万吨。”

后来的事实,证明陈云的意见是符合中国实际的:1959年中国钢产量只有1387万吨(况且这数字也是掺了不少“水分”的)。

摘自叶永烈著《陈云之路》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