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批周恩来和陈云:离右派“50米远”
2009年01月04日 09:23中新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周恩来]

陈云在这“大跃进”年月,虽说他本来就反冒进,但是此时他又必须服从毛泽东的“大跃进”,只得去完成那些“跃进”指标……

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中共在武昌召开八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主持了会议。会议的一项重要的议程,是制定1959年的国民经济的“跃进”指标。

毛泽东提出,1959年钢的年产量要比1958年“翻两番”,即达到3000万吨!

毛泽东在武昌找人了解对于1959年钢铁指标的意见。

这时,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对毛泽东说了真话:“照我看,如果完成1600万吨,就算很了不起了!”

赵尔陆是做实际工作的。他的话,使毛泽东不能不加以考虑。

毛泽东退了一步,说:

“明年老老实实就是翻一番,如果今年搞成1070万吨,明年搞2141万吨,翻一番之外还有1万吨。”

毛泽东自称这是“压缩空气”,即从原定的翻两番,压缩为翻一番。

其实,这翻一番也是难以完成。

毛泽东找陈云谈话。陈云向毛泽东反映,他请人研究过英国的情况。英国的资料表明,他们从年产869万吨钢到年产1655万吨钢,花费了17年时间。陈云的言外之意,就是说中国想在一年内把钢产量翻一番,是不可能的。

陈云后来又向毛泽东递交了一份国家计委年度计划综合局写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1959年的钢产量,只能安排1200万吨至1250万吨。这些意见,使毛泽东不能不加以考虑。毛泽东只得把1959年的钢铁指标再度压缩,降为1800万吨。

1958年11月23日,毛泽东在武昌会议上说:

“今年搞到1100万吨,明年翻一番,是2200万吨。有没有把握?前天晚上,富春、一波、王鹤寿、赵尔陆他们已经睡着了,我从被窝里头把这几位同志拖起来,就是讲,不是什么3000万吨有无把握的问题,而是1800万吨有无把握的问题。昨天晚上我跟大区和中央几个同志吹了一下,究竟1800万吨有无把握,我们所得到的根据不足。”

毛泽东又说:

“我在这里反冒进。从前别人反我的冒进,现在我反人家的冒进。”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