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70年的祭奠:抗战航空烈士莫仲荣(图)
2008年12月05日 09:48来源:《文史博览》2008年第11期 】 【打印
相关标签: [抗战]

沈红多年来努力寻找和介绍"飞虎队"的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支持。南京航空联谊会副会长王坚特意找到她,对她表达了谢意。也是在这一天,沈红才知道,在南京,几个退休老人,十多年来,也在以另一种方式,默默纪念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灵。

而正是沈红和这些老人多年来不知不觉间的努力,给莫家人寻亲带来了转机。

迟到的祭奠

1994 年,南京。就在寻找父亲下落的莫熙积和妻子林张倾四处奔波、碰壁,几近绝望的同时,在紫金山北麓的墓园中,一座公墓正在紧张地施工中。

这座公墓, 便是始建于1932 年8 月的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南京沦陷后,毁于战火,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此墓进行了重修," 文革" 时期,又被损毁殆尽。

当时还是中山陵中山纪念馆馆长的陈立诚,受命负责重建公墓。1986 年清明节,这里举行了隆重的扫祭活动。

在扫祭活动中,北京航联会会长邢海帆,这个在抗日战争与朝鲜战争中战功卓著,并在开国大典上第一个飞过天安门的功勋飞行员便提出:"应该在这里有一席之地的航空英烈还有太多太多,所以应该建立一座大纪念碑,将所有英烈的名字都刻上去。"

1991 年,修建此碑的建议获得批准,但"资金自筹"。筹款的重担落在了南京航空联谊会几位退休老人的身上,他们是王坚、倪洪、刘祥骐,外加一个财务会计。"没有资金、没有编制",四个人在租来的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只有一部免费的电话,开始了他们艰辛的筹款之路。

为了筹集资金,几个老人豁出老脸,四处拉关系、套近乎," 磨碎了嘴皮、跑断了腿"。同时,他们还承受着另外的压力:"共产党人为什么要为国民党立

碑颂德?"即使是在台湾,有些人的腔调也是"这又是统战伎俩"。如果不是党内一些开明领导的支持,别说是建碑,就连南京航空联谊会本身,恐怕都成立不起来。

"那么你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身为几十年的老党员干部,为一些国民党官兵做这事,有必要吗?"不少人对这些老人的行为感到疑惑不解。

"我们有个共识,这些人不是为哪个党派而死的,而是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血染长空,我们做这些事情,不过是尽自己的义务罢了。"

在老人们不懈的努力下,终于赶在1994 年7 月12 日开工之前筹齐了所有款项。另一方面,由北京航联会负责的寻找抗日航空英烈名单的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对美国和台湾资料档案的分析整理,一份3304 人的名单被整理了出来。这其中,便包括莫家人苦苦寻觅了半个多世纪的莫仲荣。

2008 年3 月28 日, 沈红收到了她的朋友翟永华的电子邮件。翟永华将黄耀基的邮件转发给了她,并请她帮助寻找莫仲荣的下落。

沈红第一时间便想起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那30块黑色花岗岩碑上,会不会有莫仲荣的名字呢?她立刻打电话进行查询,电话那头的回应让她欣喜若狂:莫仲荣的名字,早在1995 年就已经刻在了航空抗日纪念碑上了!但他牺牲的地点,是四川的梁山而非"黄山"。

官方档案记录了莫仲荣牺牲的原因:1944 年5 月26 日,莫仲荣在梁山赴安康途中因飞机故障迫降龙王庙失事殉职。而在另一份国民政府的抚恤公函中,记载莫仲荣共立下"四次战绩"。

当沈红将这个消息告诉黄耀基后,电话那头已经泣不成声……

2008 年5 月26 日, 南京紫金山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前,莫家五口人,站立了很久。莫熙积望着碑上父亲的名字沉默着;林张倾把一束百合花放在了碑前,说:"爸爸,我们来看你了……"

来源:《文史博览》2008年第11期

《文史博览》是由政协湖南省委员会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文史类刊物,主要刊发历史见证人和文史工作者撰写的反映国内外政治军事、工商经济、文教科技、民族宗教、华人华侨、社会生活等方面重要历史事件的内幕秘闻和重要人物的各种鲜为人知的经历,以及珍贵的历史照片,体现亲历、亲见、亲闻等特点,融思想性、史料性、可读性于一体。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营盘东路62号文史博览杂志编辑部邮编:410011 邮箱:2004wsbl@163.com或2006wenshi@163.com(征文)

电话:0731-4307942(编辑部)0731-4307941(发行部)传真:0731-2227226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