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毛泽东] |
肩负着民族的希望的延安迫切需要人才,周扬很快就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器重。周扬到达延安前,就和艾思奇、李初梨等人被陕北公学聘请为教授。他到达延安后不久,便与成仿吾、柯仲平等组织“特区文化协会”。1937年11月14日,“文协”成立大会举行,周扬被推为7人主席团成员之一。1938年9月,他又与艾思奇一道组建了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以后又发起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
主持鲁艺,培养文艺干部
周扬先在中央宣传部做了很短一段时间的工作,很快就担任了边区教育厅厅长,时间约在1938年春。周扬所管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边区文化教育方面的所有工作。
周扬等人的到来,给陕北的文化事业和文化生活带来了一派新景象。据艾思奇回忆,他们来之前,这里只会唱一支《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才发展起歌咏和戏剧活动。在他们到达延安后的一年中,戏剧界的张庚、崔嵬,画家丁里、江丰,小说家刘白羽、萧军,著名教授何思敬等先后来到延安,同原先已在延安的文化人一起,使延安的文化活动和文艺活动很快地就发展起来了。
周扬作为教育厅长,在教育方面下了不少力气。他认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治本的办法是普及教育,消灭文盲。在这方面,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措施,他都有不少建树。田瑜回忆说:“1938年6月,周扬主持的教育厅编印了一本《社会教育概论》,阐述了社会教育的三项内容:一、文字教育:给文盲和半文盲以获取知识的工具。二、政治教育:提高群众政治水平,给群众以民族意识、抗战知识,动员群众参加救国实际行动。三、娱乐工作:给群众以正当的娱乐,消除疲劳,在娱乐中并施以文字、政治教育。1939年,边区各县大都成立了民众教育馆,作为为抗战服务的社会文化教育机关,成为建国以后新型文化馆的雏形。”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改为鲁迅艺术文学院)成立,发起人为: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创立缘起”说:“在这抗战时期中,我们不仅要为了抗日动员与利用一切现有的力量,而且应该去寻求和准备新的力量,这就是说:我们应注意抗战急需的干部培养问题。”
周扬作为该院的一位教授,主讲《文艺运动》、《艺术论》。1939年11月28日,鲁艺正式宣布:新任院长为吴玉章,副院长为周扬。不久又任命宋侃夫为政治处处长兼党总支书记。从此,鲁艺的工作一直由周扬主持。鲁艺作为党的文艺干部的摇篮,为新中国造就了一大批文艺领导骨干和创作队伍骨干,为促进新的人民文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时的周扬,心情格外舒畅。他感到,一切都比他来之前想象的还要好,要好得多。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党中央、毛主席对他是理解的、信任的。党中央和毛主席以及同志们对他的关爱、教育与帮助,处处使他感到党组织的温暖,有一种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这一神圣事业的使不完的劲头。
与主席开始“文字之交”
在周扬到达延安后不久,同毛泽东在文字方面的交往就开始了。毛泽东有些文字方面的事情请周扬帮助阅看,而周扬的一些重要文稿,也常常送毛主席审改,从此开始了与毛泽东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文字之交。在文化界,像他们之间有过那么多次重要文字交往的,恐怕除周扬外没有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