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俄罗斯化”在继续
由于长期遭“老大哥”欺压的历史,中亚的“去俄罗斯化”进程至今还在延续。
在哈萨克斯坦的教科书里,帝俄、苏联时代一律被视为殖民地历史,直到1991年,该国才“成功完成了民族解放斗争”。近年来,哈国连续对省、市、县、村庄、街道等发起更名运动,实现“去殖民地化”,而将保罗达尔和彼得保罗斯克二市更名的问题,在俄、哈两族之间引起分裂。网络论坛里的俄罗斯族“建议”主张更名的人:请自己建哪怕一个城市,然后,随你怎么命名。无疑,“去俄罗斯化”让俄罗斯族在心理上感觉被疏远、排斥。
在吉尔吉斯斯坦,当亲俄的总统阿卡耶夫于2005年流亡俄罗斯后,学界开始重审已被遗忘的1916年民族起义事件,认为是帝俄针对吉尔吉斯人的种族灭绝,并通过了政府决议,引起俄方不安。当然,之后由于吉国当权派与美国关系变坏,吉俄关系又开始回暖。
在土库曼斯坦,已故总统尼亚佐夫曾根据2003年俄、土签署油气合作“世纪大单”(土国以优惠价格向俄供气25年)中的附加条件,宣布作废之前的双重国籍协议,要求土国俄罗斯族在两个月内选定祖国,而如果选择离开土库曼,可能会失去财产、住房、公民权、工作等等,俄罗斯族一时陷入恐慌。俄政府一度低调容忍,但国防部高官声明将不惜动用核武器保护境外俄侨,引起舆论大哗。随着土国新总统上台,土俄紧张关系也有所缓和。
除了外交和政治上的纷争引起中亚俄罗斯族担忧外,中亚国家的家族势力和政治文化导致腐败现象严重,也令俄罗斯族不自在,并失去上升的机会。多年来,家族主义、裙带风是哈萨克和吉尔吉斯斯坦社会热议的话题。在哈萨克斯坦,3个玉兹瓜分了政府中的职位:大玉兹23个,中玉兹13个,小玉兹6个。总统、总理、下院主席、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国安会主席等人士都出身大玉兹,中玉兹的代表人数少些,小玉兹则处于政治边缘。大玉兹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总统家族及其亲近的人。而在吉尔吉斯斯坦,南、北两大政治集团轮番主导该国政治进程。1990年,北方部落出身的阿卡耶夫上台,表明南方势力衰退——此前领导人是来自南方的马萨列夫;阿卡耶夫总统将许多亲戚安插到政府、企业的重要职位上。2005年,阿卡耶夫政权倒台,来自南方大家族的巴基耶夫上台,俄罗斯族还是要靠边站。
“召回俄胞”见效慢
多数情况下,俄罗斯无法在境外俄侨遭歧视时提供有效庇护,以至于有人认为,俄政府希望这种情形出现,从而将这些惶恐不安的人赶回本国;就等于是说,俄政府与反俄的民族主义者和歧视政策“合谋”,以解决自己日益严重的人口危机——多年来,俄罗斯人口持续下降,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俄罗斯的人口将只剩1.078亿人。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最感人口缺乏,不得不接纳大量中国人和朝鲜人。俄罗斯担心任由这种形势发展下去,本国安全将难以保障,所以主张借“吸收境外俄侨”来解决自己的人口问题。此举还可在政治和道义方面赢得好处:表明俄罗斯没有忘记境外俄胞。而且,多年以来,中国吸引了巨额的华人、华侨的投资,也令俄罗斯学者和政治家热议、并艳羡不已,希望借助境外俄侨而加强与所在国家的联系,吸收投资,让业已流失了的智力实现“回流”。最后,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快速恢复和增长,并赚取了巨额的石油美元,使其初步具备了接收移民的条件。
2006年12月,俄罗斯开始执行从近邻国家吸引移民回俄罗斯的国家计划,预计在2007年移民5万人,到2012年前移民30万人——不包括家庭成员。备选的12个移民目标区中,7个位于西伯利亚或远东,都是俄罗斯的不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当地人都大量移民到欧俄地区;而即使是中部省份,经济也不怎么发达,因此,大多数移民都愿意前往靠近西方的加里宁格勒州。俄罗斯驻哈使馆收到的申请表中,一半多都希望去加里宁格勒州。
但是,眼下看来,俄罗斯的人口召回政策困难重重。2007年11月1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同胞一体化-2007”论坛上,只有130人打算移居俄罗斯,另外还收到4500份申请。一些现实困难是:住房问题无法解决——新移民在俄罗斯没有信贷记录,无法贷款买房;俄驻外使领馆态度恶劣、效率低下。许多想要移民加里宁格勒的俄罗斯族抱怨使领馆工作消极,而使领馆则推诿说,是地方政府没有尽力为新移民安排工作。此外,大规模移民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新移民和原住民争夺住房、工作岗位等资源,极有可能引发社会冲突。
另一方面,中亚俄罗斯族对母国的召唤反应并不积极。不少留下来的俄罗斯族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较高,在技术含量高的单位领取高薪,部分人还有生意。即使对于情况较差的俄罗斯族来说,移民俄罗斯的前景并不明朗,也未必美妙。新移民须归还俄政府发给他们的钱,几乎是被一张“卖身契”束缚;将新移民赶到经济落后之地扎根,几乎又是一次惩罚——中亚俄罗斯族已被祖国惩罚过一次了——许多人的祖先本来就是逃难到中亚的:由于饥荒、1930年代的镇压富农、“大清洗”运动等。还有些人不信任俄政府,甚至有抵触,他们有一种悲情:1991年后,叶利钦政府让俄胞在境外听凭命运的摆布,蒙受了巨大苦难。
现在,经过多年融合,中亚俄罗斯族的民族心理已不同于本土俄罗斯族,他们适应了当地社会,形成一个新族群,可称为“俄裔亚洲人”或“中亚俄裔”。对于多数中亚国家来说,俄罗斯族是优质的人力资源,是中亚国家工业、科技领域的支柱,他们离去会导致许多工业设施无法运转;一些有识之士指出:俄罗斯族参政还可以抑制中亚国家的政治毒瘤——贪污腐败,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贪婪、凶狠的亲戚。俄罗斯的人口召回政策,甚至让哈萨克斯坦感到压力:到2015年前,该国将有50万人的劳力缺口,也须依靠外来移民填充。
同时,坚持留下的俄罗斯族并不总是被信任。有人担心,俄罗斯会将中亚俄罗斯族作为达到政治目的的工具,挑起中亚的民族冲突;中亚俄罗斯族甚至可能成为“第五纵队”。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俄、格“五日战争”让某些论者警惕:中亚国家也可能因俄侨问题而面临俄罗斯入侵的危险。8月28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为《金融时报》撰写的稿件中称,处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民族之间的关系,需要极度小心。他说:“共产主义分崩离析之后,俄罗斯甘心接受了‘失去’14个前苏联共和国的事实。这些共和国成为了独立国家,有大约2500万俄罗斯人留在了不再属于自己的国家。其中有些国家在对待少数民族时不够尊重。”然而,中亚国家对于俄、格冲突表态非常谨慎,梅德韦杰夫在上合峰会上的一些相关建议并未获得广泛赞同,就说明了中亚国家对俄可能打“俄侨保护”牌的警惕。
作者:
侯艾君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