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下汽车
毛泽东说:哪儿也不去,还是去七里营
1958年,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一天等于二十年”等近乎神话的震天口号鼓动下,中国社会走过了一段亢奋而曲折的“大跃进”之路。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为体察农村真实情况,于当年8月冒着酷暑,连续视察了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农村地区。
当年8月5日,毛泽东结束在河北的考察,赶往河南。上午11时,
正在新乡地区检查工作的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突然接到时任河南省委秘书长的戴苏理打来的电话,说“主席来了,要到新乡视察工作”。当晚9时,吴芝圃和时任新乡地委书记的耿起昌赶到新乡。
档案记载:“5日晚11时许,主席的专列到达新乡,停在760厂的铁路专用线上。毛主席在专列上听取了吴芝圃和耿起昌的汇报,得知新乡县七里营创建了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很感兴趣,决定亲往视察。”
“1956年,七里营被确定为农业合作化试点,省里和新乡地委都很重视,耿起昌一年至少有三个月待在七里营,七里营可以说是新乡树起的一面农业红旗。”王玉堂说,1958年7月20日,七里营26个高级社并成七里营大社,在给大社取名字时,大家颇费了一番脑筋。有人建议叫共产主义公社,理由是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讲到“巴黎公社”,但又想到现在还不是共产主义社会,叫这个名字不妥。不久,有人从《红旗》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文中说“把一个合作社变成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大家觉得“人民公社”这名字不错。1958年8月1日,七里营大社在行政公文中,首次启用了“七里营人民公社”的称呼。
1958年8月6日上午,新乡连续几天的雨水仍未停歇。河南省和新乡地委领导考虑到天气不好,加上从新乡到七里营有一二十公里路,不好走,便商量能否改去郊区的牧野农业社和新乡棉织厂。当把这个意见向毛主席请示后,档案如是记载:“主席深情地望着车窗外雨水滋润的田野,用力挥了挥手,坚定地说:‘哪儿也不去,还是去七里营’……”
相关新闻
作者:
孟冉 李康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