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30年的修复过程 阿炳故居成文化亮点(图)
2008年05月16日 13:12中国经济网 】 【打印

改革开放之初,文化产品的贫乏,“街头秀”成为人们围睹的理由,也成为那个年代无锡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

阿炳故居屋顶被掀时的景象

也在1987年,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这位在波士顿交响乐团担当指挥的大师,以“应该跪着听”的虔诚,倾心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一举震撼世界。小泽征尔把阿炳及其作品从纷乱尘世推向了世界乐坛的最高殿堂。

不懈努力

阿炳故居终受法律保护

“其实在1983年,无锡市公布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我们就为阿炳故居的列入而极力争取;到1986年公布第二批市级文保单位时,阿炳故居还是没能入列。一是认为“瞎子阿炳”形象不佳,难登大雅之堂;二是在市中心保留这座破建筑,有碍观瞻;三是故居所在地寸土寸金,与其投重资兴建不如土地出让,可换取更大经济收益。”夏则草强调说:“在那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特定时期,要把这么破旧的房子保留下来,其阻力和压力是不难想象的。”

使阿炳故居保护开始柳暗花明的,是1993年4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在这次会上,刘炳森、叶文玲、吴祖光等7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建议修缮阿炳故居,克服极“左”意识的干扰》的第1418号提案。市文管会借着为无锡市政府起草答复意见的机会,正式提出了修缮阿炳故居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首肯。

1994年,阿炳故居终于如愿入列无锡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其时,虽然尚无资金作全面的修缮恢复,但是依靠《文物保护法》的威力、政府批文的严肃性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控制,破旧的阿炳故居终于能在越围越小的水泥丛林中保持原状原貌达数年之久。

真正让阿炳故居绝地重生的,是1998年起无锡文化事业迎来的美好春天。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城市需要文化,文物理应修缮,政策应该倾斜。开始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冲刺的阿炳故居,其全面修缮的计划终于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思想解放

让阿炳故居成文化亮点

风雨飘摇的建筑该如何修缮?这是在阿炳故居修复中掀起的又一场风波。有人建议结合崇安寺商业地块改造,将旧建筑拆除重建,这样省时省力省费用;但文管部门坚决反对,必须坚持“文物不可再生性”原则,修旧如旧,向人们展现阿炳生活的真实环境,最原汁原味地诉说历史。两种观点的交锋十分激烈。

2002年11月23日下午4点多钟,市文管会的电话突然响起,“农民工正在阿炳故居掀房顶”的消息震惊了在场的工作人员。当他们赶到现场阻止时,现场民工予以拒绝,阿炳故居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果按常规逐级申诉,可能无法挽回灭顶之灾。借助媒体的力量,或许是最终机会。第二天,消息果然如期见报。”夏刚草在讲述这一故事时,仍让我们感到当时的惊心动魄。

阿炳故居被掀屋顶的消息,在市民中引起巨大反响,市领导也紧急赶赴现场,态度鲜明地予以制止。这是阿炳故居从保护到修复的重大转折,有关建设部门从中感悟到了阿炳的力量,感悟到了阿炳这一历史文化名人在人民心中的分量。由此开始,阿炳故居的修复得到真正重视,为了这座破败不堪的建筑,无锡人创造了多项文物古迹修复史上的奇迹。

来源:无锡日报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