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苦涩:建设三门峡水库的诸多失误(图)
2008年03月27日 07:55中国青年报 】 【打印

当年的三门峡移民中,有的人拿到一点微薄的补偿,有的人什么都没得到。朱幼棣介绍说,2006年7月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政策意见》。两个月后,新修订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正式实施。这两个文件,被称为水库移民权益保障“新的里程碑”。简而言之,不管新移民还是老移民,只要你还活在世上,都可以得到每年600元的补助扶持,20年共计1.2万元。

关于移民补偿,朱幼棣还有更深的思考。过去水电开发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项目,电站是国有企业,而现在水电资源开发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了,有的水电企业还是上市公司,项目的选择实质上是商业行为。既然如此,补偿就不应只是国家行为,纳税人的钱不该花在应由水电开发商承担的责任上——这种责任包括安置电站库区移民以及后续扶持工作等。

淹没的何止一个潼关

“任何一项重大工程的决策,往往都可以追溯到久远。中间反反复复,曲曲折折,难以尽述。但在关键处、转折处,又常显仓促与窘迫。这时,各种因素突然集合,其中某一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天平猛地倾斜了,便急转直下,如同飞机进入了跑道,开始了滑翔加速,势如离弦之箭,想要阻止和停下,已经不可能了。真正需要回顾、研究和分析的,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决策流程,是科学还是不科学。”朱幼棣这样说。

当年建设三门峡那样的政治热情已然消退,但在西南地区兴建水电工程的热潮一再升温。朱幼棣曾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三门峡的一位设计师,沉重地承认自己当年的失误。“我钦佩他的勇气,并非所有的决策者都能回望和反思。”

“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工程应该终结。”朱幼棣一再强调,“科学发展的前提是科学决策。”

让他痛惜的决策,远不止一个潼关。在文学、思想和军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的玉门关,在1958年全国兴修水利的热潮中,为了在疏勒河中游修一个面积很大的平原双塔水库,永沉水底。

根据朱幼棣的研究,疏勒河沿岸历史上就是屯垦之地,修建双塔水库大坝,不过是把传统水利变成了现代水利,把下游灌区的农田,移并到了上游。即使水库非修不可,在选坝址时也应该做些调整,把古玉门关保留下来。“试问,乱山石中的大坝,与一首唐代诗人的佳作相比,谁能流传得更久远一些?”

 

相关阅读:

从副总理回归农民 陈永贵失权后的落寞(图)

周恩来茅台招待尼克松 总统喝到"胡言乱语"(图)

美苏档案解密:中越两国反目成仇的真正原因

朝鲜战争后:留在中国的美军战俘最后的命运

水利专家黄万里 临终前反对建三峡工程(图)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蒋韡薇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第4届华赛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