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时代中国科学界也盛行浮夸风(图)
2008年02月10日 09:57新闻午报 】 【打印

高等学校出现了“科研跃进”

高等学校的科研跃进也不甘落后,北京大学自称在半个月内完成680项科研项目,超过了过去三年科研项目的总和,其中100多项是尖端技术科学,有5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这一消息,是由我国最大、最权威的通讯社新华社发布的。这些“成果”,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不顾老教授的公开反对,通过政治挂帅、走群众路线取得的。

半个月之后,有报道说北大的科研成果达到了3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而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订出的科研项目只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也只有400项。可这3400多项成果,从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

北大的科研“卫星”放出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向中国有关部门提出,希望中方提供北大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的清单、技术报告和资料。中国有关部门碍于兄弟国家的情面,只得要求北大提供相关材料,结果可想而知。

半年之后,北京大学对1958年科学“大跃进”中完成的达到“国际水平”的227项科研项目中的186项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是发现有三类情况:第一类,有比较充分的根据说明的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34项,占检查项目总数的18%%;第二类,有一定的根据列为国际水平,但根据不充分、不确切的项目121项,占总数的66%%;第三类,当时不应该列为国际先进水平,现在看来也不够国际先进水平的有31项,占总数的16%%。即使如此,这些数字的真实性恐怕仍有折扣。

南开大学的科研进展也是神速。8月10日开始,南开党委领导4000多名师生,掀起群众性的大搞科学研究、大办工厂的高潮。第一夜就提出2000多个科研项目,其中大部分是属于尖端科学的,不少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南开师生提出了“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的口号,从11日至25日,共完成研究工作165项,其中理科各系试制成功属于全国第一次生产的产品30多种,达到国际水平的19种,世界独创的2种。

这时,科学研究的牛皮还吹到国际上去了。中国生物化学代表团访苏时,有人向中国留苏学生吹嘘说:“我们不久就要放射人造地球卫星,很大,内装有猴子,不仅一处放,北京、上海、南京都要放。”

事实上,中国的人造地球卫星还刚刚列入研制计划。十年之后,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才发射成功。

八大二次会议后,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大跃进”也进入了高潮。

6月2日,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召开北京地区各研究单位跃进大会。会上,各研究所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跃进规划。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