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时代中国科学界也盛行浮夸风(图)
2008年02月10日 09:57新闻午报 】 【打印

罗平汉著的《1958-1962年中国知识界》真实记录了中国知识分子那些年的思想和生活状态,读来令人唏嘘。本报摘录了其中一节,在“大跃进”狂热的笼罩下,我们的一些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也失去了往日的冷静,忘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训深刻,值得我们记取。

严谨的科学界提出了一系列超高指标

1958年是“大跃进”的年代,也是创造神话的年代。

在全国各行各业全面“大跃进”的感染之下,教科文的“大跃进”也发动起来,一向严谨的科学界也出现了许多豪言壮语,提出一系列的高指标。1958年2月,批评“反冒进”的南宁会议刚刚开过,中国科学院就在北京举行各研究所所长会议,部署科学工作的大跃进。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号召科学工作者拿出吃奶的力气来,促进科学大跃进。郭沫若说:现在不愁英雄无用武之地,只愁地无用武之英雄。

在会上,一些研究所的负责人当场就提出了本所的跃进规划。精密光学仪器研究所负责人提出,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大部分时间来掌握世界上光学机械仪器方面的主要成就,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后两年开始制造新仪器,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前三年与世界先进水平犬牙交错地前进。石油研究所负责人表示,在五至七年之后,我国在页岩油、水煤气合成石油生产方面将远远超过英国、西德和美国,这两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自然也应达到国际水平。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会上也说,在我国实现呼风唤雨、普遍应用电能等远大理想,现在就要考虑进行准备工作。例如水利方面实现了农业纲要后,就可以基本上免除不太大的自然灾害,比较大的自然灾害如台风,也可以应用人工气象控制的科学方法来控制;水雨量的多少同样可用人工控制,这方面的研究就是云雾物理学。他还说,我相信理想的、极乐的世界不久的将来就会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建立起来。

这年5月15日,也就是八大二次会议尚在召开之际,中科院向会议报告了全院的跃进计划,包括24个方面的任务,其中直接为工农业等国民经济服务的项目有18项,有4项明确提出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