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场著名争论
2008年01月26日 08:47人民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然而,对外开放,不仅仅意味着经济上的面向世界,同时也需要冲破封闭的观念藩篱。十年前,深圳的蛇口工业区初建时,也曾经历过“卖国”、“租界”的风风雨雨;十年后,历史似乎又在洋浦重演。

洋浦开发区是参照国际惯例来设计和运作的,但是,在80年代后期,这种做法却不能为国人所接受。这种模式遭到了有些人的公开指责,不少人将“土地大面积承包给外商”与殖民时代丧权辱国的“租界”联系起来,甚至将两者划上等号,以致酿成“洋浦风波”。

1989年3月,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有的委员对“洋浦模式”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不久,“洋浦风波”迅速波及全国,并且在日本、美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引起强烈的反响。上海《解放日报》率先对此作详尽报道,围绕着出租外商土地70年、由其成片开发的“洋浦模式”是否“卖国行为”、是否吃亏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在海南干部群众困惑为难、国内外舆论沸沸扬扬、外商望而却步之际,党中央和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明确支持洋浦开发。针对1989年3月发生的“洋浦风波”,邓小平同志明确批示:“海南省委的决策是正确的,机会难得,不宜拖延。”在随后的两年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洋浦视察,并一再声明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海南引进外资开发洋浦。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时明确指出:引进外资成片开发,纯属商业行为,不存在损害中国主权问题。这场风波最终在党中央及邓小平等同志的干预下得以平息。

最终打破这一僵局的还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之后。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开发区以及备受争议的“洋浦模式”才得以确立。

 

相关报道:

中国的农村改革因何始于安徽,成于安徽?

最后的政治交代 周恩来临终时对邓小平的重托

邓小平访美险遇刺 三K党成员抽刀冲向讲台(图)

小平智斗铁娘子 撒切尔“邓小平真残酷啊”(图)

韩媒:邓小平向民众所做承诺已超额完成

<< 前一页1234567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