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李鹏] |
赵君陶
我的母亲是学教育的,她热爱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在大革命时代,她从事妇女工作,也曾在工人夜校教过书。父亲牺牲后,她回到四川,就选择以教育为职业,既谋生计,又继续为党工作。从1933年至1938年,在短短的六年中,她换了几所学校执教。就我所能记忆起的,她先后在成都、金堂、简阳、五通桥教过书。最近又查到,她还在合川、雅安教过书。她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一股清风。学生们都为赵老师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而折服。她到哪里,哪里就播下革命的火种,教育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学生,有的学生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李一氓同志奉命到四川做统战工作。从此,赵世兰和赵君陶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使她们度过了生平最困难的时期。她们的工作更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任务。
1939年初,南方局决定赵君陶在保育院工作。抗战时期的保育总会是在共产党和民主人士推动下,为收容抗战难童成立的组织,下属若干保育院。邓颖超同志推荐她到重庆第三保育院任院长。赵君陶在第三保育院工作长达6年零9个月之久,直到抗战胜利。她和她的同事共抚养了800多名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年岁不齐的儿童,使他们恢复了健康,受到良好的教育,完成了学业,走向了社会。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赵妈妈。邓颖超是赵君陶的直接领导人,对她在第三保育院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亲笔写下:“在抗日烽火中以伟大慈母般的爱培育下一代”。由于赵君陶机智灵活,又有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第三保育院中共党组织始终没有被特务发现和破坏,还为党输送了一批新党员。她在第三保育院工作时,结合实际情况实行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方法,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院里经费十分困难,她就发动师生自己动手搞生产自救,克服种种困难,使孩子们得以生存下来,得到健康成长。在爱国进步人士眼里,第三保育院是“国统区的延安小学”。
解放战争时期,她到了哈尔滨。她是1926年入党的老党员,熟知她的蔡畅同志曾告诉我,组织上本来准备分配她在东北妇联或政府担任重要职务,但她热爱教育事业,执意要到中学教书。后来如愿以偿,赵君陶担任了哈尔滨第四中学的校长。如今四中颇负盛名,成为该市的重点中学,为党和国家培养出许多栋梁之才。赵君陶的铜像安放在校园之中,以寄托师生们对她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