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战中的志愿军战俘
志愿军战俘先在临时搭建的招待帐篷里,吃饭、洗澡、消毒(美军在朝鲜曾使用细菌武器),然后领毛巾、肥皂、衣物等日用品。志愿军战俘在临时帐篷滞留期间,首长李克农(外交部副部长)、黄华(谈判代表团中方代表)、杜平(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都先后前去慰问。随后,志愿军战俘穿着新军装,乘汽车转赴开城。开城在朝鲜的中西部,是一个较发达的中型城市,曾是高丽王朝的首都,商业发达,名胜古迹也很多,谈判期间,这里被列为中立区,我方谈判代表团一直住在这里。这次上级让志愿军战俘在这里稍做停留,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休息。在去开城的路上,战俘们的车队,再次受到热烈的欢迎,道路两边,老人和孩子、妇女,手里拿着各种颜色的小旗,不断地挥舞,高喊着欢迎的口号。
开城东南广场边的高楼上,挂着大幅标语:“向坚持敌后斗争的归来人员致敬!”空旷的广场中,已经撑起上百顶军用帐篷,作为接待站,每个帐篷里,四角放四张行军床,床上铺着绿色毛毯,桌上整齐地摆着上写“中国人民关怀着你们”的慰问袋。8月9日,在广场上,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遣返委员会副主任王迪康代表志愿军领导宣读了慰问信,他在慰问信中,对志愿军战俘在集中营的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讲话,激起了归国战俘们的共鸣,“祖国万岁!”“毛主席万岁!”激昂的口号声不断在会场响起。
战俘中职务最高的吴成德(第一八o师政治部主任)回忆说:“我到开城的第二天,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谈判代表团中方代表黄华、丁国钰都到接待站来看我,我谈到了敌人在战俘营如何搞乱神经,以达到获取机密的经过。”曾领导志愿军战俘开展对敌斗争的赵佐瑞还受到了乔冠华的亲切接见。乔冠华热情赞扬说:“你们在战俘营里的一系列斗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是有很大影响的。”
9月30日,留在开城的战俘营主要领导和骨干,还应邀观看了开城大礼堂的京剧演出。参加观看的还有金日成和志愿军首长及遣返委员会中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大家甚感荣幸。
不难看出,当时军队和政府的高层领导,对志愿军战俘的看法是正确的,肯定了他们在战俘营中的斗争和保持的民族气节,欢迎他们回国参加工作。
归管会对回归人员的错误结论
从8月中旬开始,被遣返的志愿军战俘分批乘火车返回祖国。进入中国国境后,沿途的欢迎依然热烈。在祖国的大门口丹东,火车站上人山人海,锣声、鼓声、口号声响成一片。“欢迎志愿军光荣归国”的大标语格外醒目。火车刚停稳,当地党、政、军首长就走进车厢,一边和大家亲切握手,一边说:“同志们,你们受苦了!”“祖国人民欢迎你们归来。”志愿军战俘们一个个感动得哭出声来。
6000多归来者是从两条铁路线汇集到昌图的,昌图是辽吉线上的一个县级火车站,在沈阳以北约120公里,位于铁岭与四平之间。归来者下了火车,在归管处的安排下,改乘汽车到昌图老城县政府所在地,再改乘胶轮大车从老城到金家镇。运输持续了半个多月,一路上依然有人欢迎。归来者到金家镇后,先后编为教导一团、教导二团、教导三团。分别住在金家镇、小四家子、大四家子、五家子等村。后来作了调整,排以上干部都编在了教导三团一营。归来者到齐后,召开了最后一次欢迎会。归管会主任郭铁作了热情的讲话。大意是:你们在敌人集中营里长期受到敌人虐待,身体受到很大摧残,现在回来了,首要的任务是好好疗养。周总理已有指示,所有归来人员,一律中灶待遇,全部细粮,每天四菜一汤。近年来的影片也陆续调来给大家看,也算是补课吧。郭铁的讲话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相关报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相关新闻
作者:
李金明
编辑:
刘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