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1958年北戴河会议上讲话,在这次会议上,他决定炮击金门
1949年,蒋介石逃离大陆后,占据着的台湾地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金门和马祖等沿海岛屿,一部分是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当时,台湾驻有美国军队,并受到“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保护,如果打台湾,会为美国参战提供口实,也会引起一些中立国的不安与误解。而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则不同,那里没有美国驻军,也不受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制约,我们打金门可以不和美国人直接交锋。如果美国出面干涉,只能在全世界面前暴露它的侵略立场,使其政治上陷于被动。毛泽东后来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我们整金门,我们是整家法,这是我们国内的事。当然,整台湾也是整家法,不过,那个地方有您美国兵,那我还是暂时不去。”由于执行了打金门的决策,使中国围绕台湾问题同美国的斗争在政治上始终处于主动。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中共中央为打金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周密的准备工作。在短短一个月中,福建前线部队根据中共中央的中央军委的部署,以及毛泽东提出的“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的指示,完成了空军的紧急战斗转场及海军舰队的岸炮部队的入闽集结。
8月22日,联大紧急会议讨论通过阿拉伯各国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的提案。第二天,8月23日,毛泽东下令对金门展开大规模炮击。这个时机选得恰倒好处,因为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的提案通过后,中东局势将缓和下来,这样,国际关注的热点就会转到台湾地区,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斗争。
炮声引来的反映和斗争
从8月23日至9月4日将近两周的时间,前线部队执行中共中央炮击金门的决策,取得预想的成效:第一,警告兵严惩了蒋介石集团;第二,减轻了中东人民的压力;第三,调动了国内人民的积极性;第四,试探了美国对台湾地区的态度。最重要的是第四点,正如周恩来所说:“打炮就是实验他,这回实验出来了杜勒斯这张牌出来了。”
金门炮响后,美国政府表现得十分恐慌,立即从地中海、旧金山、日本、菲律宾等地调舰队和飞机集结于台湾海峡,准备协防金、马。我军向金门开炮的第四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表谈话,重申美国将不放弃它已经承担的以武力阻止解放台湾的“责任”,并授权国务卿杜勒斯于9月4日发表声明,公开威胁要把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扩大到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9月3日,中央军委发出《对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军事斗争的指示》,指出:台湾仍被美帝武力侵占,蒋介石集团在美国庇护支持下盘踞这些岛屿,因此解放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虽属我们内政问题,但实际已变成一种复杂、严重的国际斗争,因此不能简单化,要把它看作是包括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宣传上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台湾沿海岛屿全部解决是一场持久的斗争。必须有长期打算,从各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并根据情况发展采取一切适当有效的辨法。具体辨法是:一、继续炮击,不宜进行登陆作战;二、炮击必须打打看看,看看打打,保持完全主动;三、不得进入公海作战,蒋不轰大陆我不轰金门、马祖;蒋轰大陆,我即轰金、马,但不轰台湾;四、不主动攻击美军,若其入我领海领空,我坚决打击之。中央对形式的判断是:美国人怕打仗,就目前说,很少可能大打起来。这时期不同于朝鲜战争时期,世界各地,包括英国、日本等都不会支持美国的行动。
编辑:
刘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