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纪事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抗战] [蒋介石]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时代》著名记者、亚洲问题专家白修德后来写道:“在(如何看待新中国)这个问题上,(美国)新闻界的作用和卢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如果卢斯能够承认蒋政权的垮台具有某种内在的原因,如果他愿意接受并公正说明蒋失败原因的话,那么后来美国的对华政策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对于任何要使美国的亚洲政策重新具有现实性的人来说,卢斯的刊物都是个重大障碍。”
所幸者, 1955 年,卢斯大胆提出一个积极的计划,以缓解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格格不入状态,他建议美国政府向中国派出“组织起来的最强大的经济援助”。美国应该提供为期十年的 200 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从而改善共产党中国统治下的人民的生活水准。
卢斯的计划,包括制定一份妥协方案,既能包容国民党的观点,又能与共产党中国调和。卢斯关心的是共产党致力于一夜之间实现工业化的宏伟目标,有可能会造成粮食资源的紧缺,从而引发可怕的饥荒。他似乎要避免“一次重大的人类灾难”。然而,没有迹象证明,美国政策制定者们认真地对待过他的建议。
不过, 1990 年出版的《卢斯时期的〈 TIME 〉中国形象》的作者,曾经这样写道:“遗憾的是,卢斯未能活着看到中国人对毛泽东错误的否定的报道,也未能看到 1986 年 1 月,《时代》选定年度人物邓小平以及对他的改革政策的报道,甚至也没有看到西方知识分子对共产主义革命的重新评价。不过,如果卢斯看到了,他不会因此感到惊奇!(第 292 页)”
最后的预见
晚年时,卢斯曾问自己手下的一位编辑“多大了”?对方回答:“ 29 岁。”卢斯说,“我多想回到你的那个年纪呀”,卢斯感慨万端:“我是在中国一个叫做登州的小城长大的,现在,那个地方已经被共产党接管了,我殷切希望有一天回到那个地方,看到它变成自由之乡。”他还说:“我愿意在民主重新回到中国的时候,担任驻华大使。”
是的,直到卢斯去世之前两年的 1965 年,思念第二故乡的卢斯仍然希望能够亲自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甚至通过在伦敦的中国驻英大使馆,递交了他本人的访华申请,但是很可惜,直至去世,他也没有听到中方的任何答复。在中国当时的局势下,他这样的人,显然是不受欢迎的。
作者:
李辉
编辑:
刘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