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财务重组落幕
2006年10月29日 21:1421世纪经济报道

“工行是个回报率很好的银行”

完成财务重组的工商银行,极可能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耀眼的新秀”,仅从财务指标上,工行接近甚至达到国际良好银行的标准。

业内预计工行上市时间会在2006年晚期,劝导投资者购买其股票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股票为股东带来的回报。

工行曾对股本回报率经过测算,潘功胜表示,全球良好的银行股本回报率应在15%左右,工行股本回报率在全球银行业的比较中将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水平。

另一项重要的指标—资产回报率,全球排名前100家大银行近10年总资产净回报率的平均水准为1%左右。“工行这项指标也推算了10年,预期将具有十分良好的资产回报水平。”潘功胜充满信心。

而根据银监会的要求,改制后国有银行股本回报率2005年度应达到11%,2007年度应进一步提高到13%以上。资产回报率2005年达到0.6%即可,2007年度应达到国际良好水准。工行的两项财务标准均好于监管标准,这无疑将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另外,投资者是否购买一个公司股票,还将审视公司的成长性。潘功胜认为,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表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

2004年,工行实现拨备前经营利润746亿元,2005年上半年工行经营利润可能超过400亿元,预计全年会超过900亿元。其后每年不出意外,拨备前经营利润可能超过1000亿元。

“另外,投资者也需要看公司的管理素质,国内银行管理素质近几年来变化很大。”一位安永华明参与工行审计的审计师表示,工行与国内多数银行相比,处于管理领先的地位。

以几项指标衡量银行的好坏可能失之偏颇。工行办公室主任王珍军认为,多年的股份制改革准备,反映在数字的背后是工行经营理念的变化。

“作为信贷大行,工行近几年一直非常重视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控制,尤其是对信用风险。”王珍军说,“注意从源头控制,抑制信贷扩张冲动,并实行信贷的总量控制,理性增长。”

2000年工行的信贷余额占全国的20%,从2001年开始工行在战略上开始放慢了信贷扩张的步伐。而这期间全国的信贷规模却猛增。

根据工行提供的信贷数字,2001年和2002年该行境内分行的贷款增长率是10%,2003年和2004年分别是13%和8%,相比于同行,其信贷增长表现的相当稳健。

工行近几年信贷增长情况

年度工行贷款增长额(亿元)工行贷款增长比例全国银行业平均信贷增长比例

2001250610%11%

2002286510%16%

2003383813%21%

200429128%14%

工行几年前还着手贷款品种结构、行业结构调整,进行行业授信。一个细节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曾透露,工行早在2002年便进行了数据集中和行业分类管理,他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是,行长姜建清从自己的联网终端甚至可以查询到每个地区分行的行业信贷情况。

“预测到2003年钢铁业投资和信贷增长过猛的情况,工行及时发出预警,对钢铁等后来表现出的过热行业很早进行信贷控制。”夏斌说,这使工行在国家2004年对几个过热行业宏观调控中毫发未损。

王珍军还表示,工行再造流程运动,对前台、中台和后台进行了分离,建立风险控制中心、信贷审批中心和贷款监测检查中心,推行分支机构的信贷停牌制度。

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取得较大进展

数日前,工行行长姜建清表示,9月底或10月份将注册成立“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整体改制计划,工行设立股份公司后,将原来工行的所有资产、负债和人员整体划归股份公司之内,大体类似中国银行的改制计划。

在此之前,工行重头戏便转移到了与潜在的境外的战略投资者展开谈判上。有消息称,工行已经同一些机构进行了实质性接触。财务重组工作的完成,焕然一新的财务状况很可能彻底打消投资者的顾虑。据称,工行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已取得较大进展。

潘功胜表示,根据与谈判对象的保密协议规定,工行只能到合适的时间公布战略投资者的名单。

他说,战略投资者选择标准必须“门当户对”,即具有雄厚资本实力的跨国经营机构,准确的界定是“国际上一流的金融集团”。其次,要符合工行的长期战略,与工行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另外,在国内与工行不存在利益冲突。最后,要有利于提升工行的治理水平。

由于,近段时间国内金融机构的密集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了多家银行当务之急,不可避免出现竞争局面。

高盛亚洲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一位高层表示:“国际上有名的金融机构数都数得过来,就那么几家,国内银行密集引进策略投资者会加剧他们的观望态度。”

不过,汇丰和美洲银行成功入主交行和建行的谈判过程,展示了博弈双方力量均衡,同时更说明对双方来说,时机都是稍纵即逝。

潘功胜对工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进度充满信心,“漂亮的姑娘不愁找不到对象,”他笑曰。

“不会大规模裁员”

国有银行改制正经历痛苦的蜕变过程,提高效率的努力伴生的是人员和薪酬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利益的重新分配。

股份制改革对员工自身利益影响甚大,“关心裁员是一线员工,关心薪酬调整的是业务骨干。”

无论如何,其中涉及多方平衡,处理不当则横生多股阻力,延迟改革时机甚至付出更多成本。

工行股份制改革将吸收中建两行的经验。王珍军表示,在今年4月份行长会议上就已经明确,工行股改不会大规模撤销网点和裁员,也不会立即大幅度提高工资。

工行这样的承诺,其中原因之一是,工行裁员压力在改制前已经得到了部分释放。“历史原因,几年前的粗放经营,造成摊子大,人员多,一些分支机构扭亏无望的早就开始撤销了。”王珍军说,最高的时候,工行网点曾经达到42000个,现在已经精简到21000个。

工行未来仍需不断提高效率,“但我们会兼顾各方利益,在各方承受的限度内,扁平化管理,减少无效劳动。”王珍军称,“同时会加快新的业务发展,创造更多的岗位,一些人员可以到新的岗位中去。”

潘功胜表示:“实施财务重组,进行股份制改造乃至公开上市,都只是国有商业银行总体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和环节,并非最终目的,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才是改制的根本目标。股份制改革将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经历前所未有的制度变迁,股权结构重组,构造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银行治理效率和治理质量,是转型的逻辑起点与核心目标。”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编辑: liaosm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