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不仅仅是“借东风” 漫谈《三国演义》中的气象战


来源:凤凰军事

常言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多少年来,由于罗贯中的妙笔生花,使得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为亿万国人所熟知。这种巨大的影响力,使得人们不会真的在意,赤壁大战的主

至少在《三国演义》中,"借东风"成为火烧赤壁的天气条件。

常言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多少年来,由于罗贯中的妙笔生花,使得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为亿万国人所熟知。这种巨大的影响力,使得人们不会真的在意,赤壁大战的主角其实是东吴大都督周瑜。虽然没有诸葛亮登坛"借风",但这位青年将领仍发动"火攻"击破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从而扭转了中国历史进程。或许,这就是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吧。

其实,当我们为《三国演义》拍案叫绝的同时,如果稍作留意就会发现:在这部小说中,交战两军中的一方巧妙地利用战区的"严寒、酷暑、以及风雨雷电"等天气条件,一举击败对手的气象战例还真不少。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在新野、博望坡放了两把火。

不得不承认,诸葛亮应该是《三国》中玩"气象战"的行家里手。此公初出茅庐,就凭借新野、博望坡的两把大火迅速在刘备集团树立了威信;到了江东之后,面对杀机彰显的周瑜,他巧妙利用江雾从曹丞相那里借来了十万支箭;以后,孔明受命平定南蛮。及时了解了当地的气候特点,最终使得数万大军成功地渡过泸水,令孟获寄于厚望的"瘴气"武器并未发挥实质作用。

天寒地冻时节,曹军一夜之间筑成了一座足以抵御西凉骑兵的土城。

当然,打气象战并不是诸葛孔明一人的"专利"。气老对手曹操也曾玩过,而且玩得同样精彩。在渭水河畔,曹军在西凉骑兵的往来冲击下,连吃败仗。于是乎,构筑营垒对抗对方骑兵成了曹军的当务之急。但因河边尽是沙土,曹军筑城异常艰难,"随筑随塌"。最终,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曹操命人朝土上浇水,令水与土被牢牢地冻结在一起。随着这座"坚城"的平地拔起,马超不得不含恨吞下那杯失败的苦酒。

曹魏名将于禁因不懂"天文"、"地理",最终酿成了严重后果。

常言道,水火无情!身为统兵大将,不识"天文、地理"的后果很严重。当樊城在"威震华夏"的关羽大军围攻之下岌岌可危时,曹操派出大将于禁南下增援。但因这位宿将不懂军事地理,没有及时察觉到连续淫雨所带来的危害。结果,其麾下的"七军"被大水冲得七零八落;在这方面,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表现并未比于禁强多少。他曾为了"避暑"下令部队进入长江两岸的密林中,结果被陆逊打了一个"火烧连营"七百里。

上述几个战例无一不在说明,天气对于军人来说,"不是朋友就是敌人"

刘备也吃了不懂"天文"、"地理"的亏

在冷兵器时代,由于缺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既便经验丰富的将领,也很难做到"给敌人以歼灭性打击"。因此,巧妙借用"严寒"、"酷暑"、"火烧"、"水淹"等恶劣的气象条件对敌人造成大规模地杀伤确实成为一种"聪明的"选择。当然,在那个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时代,要求一位将领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确有难度,但也不是完全做不到。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两种方式来实现。

诸葛亮长期在荆襄地区生活,熟悉当地的气候、地理。

"久居战地"是一个很不错的手段。诸葛亮能够连续祭出"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等好戏,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青少年时代曾久居荆襄地区,熟知江汉地区地理、气候条件。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部拍摄于1985年的电视连续剧《诸葛亮》。在这部剧中,李法曾演的诸葛亮在"借东风"之前,曾向江边的渔民悉心请教,这个细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对于"客场作战"的军队来说,周密准备之后也可获得战地气候资料。

而对于那些"客场作战"写的将领来说,同样可以通过"随机应变"的方式来利用天气作战。在94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曹操能够在手中的茶杯落到地上后,敏锐意识到,"滴水成冰"可以成为一种杀敌利器!相较于诸葛亮,曹操的做法显然更具备可操作性。因为"久居战地"不是每个将领都能做到,但通过细心观察战区地形和植被等地理特征获取气候资料还是不难做到的。

[责任编辑:张岩松 PN020]

责任编辑:张岩松 PN02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