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正月十四丁家火把节 驱邪祈福偷青传承民俗


来源:重庆晨报

2月21日晚上,正月十四,丁家街道上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街头却热闹依旧。上千民众成群结队自发走上街头,手里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和灯笼。漫山遍野的火把连成一串,照亮了丁家周围的夜空。

原标题:正月十四丁家火把节 驱邪祈福偷青传承民俗

丁家街头举火把过节的人们。

丁家街头举火把过节的人们。

偷菜后兴高采烈的市民。

偷菜后兴高采烈的市民。

戴面具在街上游走的年轻人。

戴面具在街上游走的年轻人。

竹筒火把。

竹筒火把。

举火把偷菜的市民。

举火把偷菜的市民。

丁家的年轻人举着火把在街头游走。

丁家的年轻人举着火把在街头游走。

街头聚集的举火把群众。

街头聚集的举火把群众。

把偷来的菜现场煮来吃了。

把偷来的菜现场煮来吃了。

在璧山,每年的春节除了除夕和元宵,其实还有一个未曾广为人知的丁家火把节。

2月21日晚上,正月十四,丁家街道上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街头却热闹依旧。上千民众成群结队自发走上街头,手里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和灯笼。漫山遍野的火把连成一串,照亮了丁家周围的夜空。

民众自发在街头四处游走,除了高声驱邪祈福,同时还下乡偷青,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丁家火把节定在每年正月十四

丁家街道的居民叶先生介绍,丁家的火把节一般都在每年正月十四,由民间自发形成。往往天还没黑,丁家街头已经开始出现排队售卖火把的商贩。

火把一般都是由当地一种叫硬头黄的竹子制成,取竹子的一段制成上部有孔底部有节的竹筒,然后在竹筒里塞入棉纱,灌入煤油或者桐油,一个简易的火把就制成了。由于火把节一般只在正月十四当晚举行,因此在2月21日晚上,当地的竹筒火把俏销,成本每支1元的火把卖价10元。

天慢慢黑了,吃过晚饭的丁家居民们开始成群结队地出门,有的手上举着燃烧的火把,有的手上提着灯笼,有的手上则拿着电筒。

众人开始前呼后拥地在街头游走,一眼望去,街面被众多的火把照得透亮。队伍里不仅男女老少都有,更有许多戴着各种恐怖面具和闪光头饰的年轻人,以及兴奋地看闹热的孩子们。

吆喝声起

借火把亮光众人开始“偷青”

随着呼朋唤友的喊声越来越大,上街举火把的队伍越来越长,连绵数里,人数上千,有的人还骑着摩托开着轿车,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兴奋和笑容。随后,举着火把的队伍开始向场镇边缘的乡下走去,一路上,大家边走边喊“黄雀黄雀呵喂哟”,这在当地叫做吆黄雀。

随着越走越远,行进的队伍开始分散,星星点点地散布在田野上,继而三五成群走入田间地头。借着灯笼火把的亮光,众人开始公开采摘他人的蔬菜和蒜苗,名为“偷青”。整个过程中庄稼的主人并不会制止,人人欣喜满足,气氛友好热烈,笑声不断,一直持续到深夜人群渐渐散去。

在当晚游行的人群中,61岁的璧山民俗专家、区旅游局原副局长、区政协原文史委主任邓启云老人目睹了这场欢闹的场景,对此很是感慨。

追溯起源

丁家火把节最早起源于唐代

邓启云介绍,在璧山,其他乡镇都和大部分重庆人一样,都过正月十五元宵节,唯独位于三区交界的璧南重镇丁家和周边的正兴镇,有在正月十四过火把节的独特传统,当地人称过十四。

对此,老人专门考证了丁家火把节的由来。邓启云介绍,据乾隆期间的县志介绍,早在蜀汉三国时期,刘备就在璧山和永川设立乐城县,县城即在璧山,乐城县存在54年。在那个时期,乐城人就喜欢戴假面,打火把,跳驱邪舞蹈。

到了唐代末年,因为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官府开始在丁家附近的历山寺附近驻军,设立历山军寨,由一个一品官带队在此屯田驻军多年。

结果有一年,当地大旱,又遭遇蝗虫大灾,蝗虫铺天盖地蚕食地里的庄稼,田野几乎颗粒不收。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带队军官不祭祀历山寺里的玉皇大帝,将天上的玉皇大帝惹怒,于是玉皇大帝派出蝗虫神下界,惩罚当地军民。

眼看当地军民生活困苦,于是玉皇大帝的一个小公主可怜人间疾苦,偷偷告诉璧山人在元宵节那天用举火把游行和偷青可以驱除蝗虫,但丁家人性急,在正月十四就开始提前行动过大年,于是就逐渐沿袭至今。

在那一天晚上,大家不仅要举火把游行,而且要高喊驱赶蝗虫的歌谣,年岁日久,口口相传,吆蝗虫被误喊成了吆黄雀。而在以前,据说还有人专门装扮成蝗虫神,供人们押送出气。

传播民俗

明年将举办更正式的火把节

而所谓“偷青”根本算不得偷,就是在大年那天的晚上,去偷在地里长着的庄稼。这不是悄悄地偷,是大张旗鼓地偷,以方言说来更为生动,就是扯旗放炮地偷,唯恐主人不知道。

邓启云介绍,历史上的偷青是有很多讲究的。大人打着火把在前面走,娃儿们打着自己做的灯笼跟在后面使劲吆喝:“病虫瘟疫上天去,五谷丰登下凡来。”

偷青的人们很小心,不能践踏地里的庄稼,还不能将偷的青苗折断,蒜苗只能偷12根,一根代表一个月,哪根折断了,就意味着你哪一个月有灾星,那一个月你就得小心翼翼。

被“偷”得越多的菜地,说明今年这家人的菜长势好,会是一个大丰收年。

“偷”来的青也有一定的规矩:一是不得携带进屋;二是不得存放过夜,需当晚野炊。篝火下,青年男女们欢聚畅谈,互表衷情,许多姻缘也就此成就。

邓启云说,为了保存民风民俗,目前正在重建的历山寺准备在今年牵头,发动当地民众,组织各方力量,在明年的正月十四举办更为正式的丁家民间火把节,将丁家的这种独特民俗传播得更远。

本报记者 范永松 摄影报道

标签:民俗 民风 篝火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