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如何从垃圾遍野变为花园城市
2015年12月19日 11:1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 很多人来到新加坡,都会惊叹于这里满眼的绿色。得益于科学精细、环境至上的城市建设规划,这个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
原标题:新加坡如何从垃圾遍野变为花园城市
原标题:人与自然和谐平衡 新加坡的前世今生
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 很多人来到新加坡,都会惊叹于这里满眼的绿色。得益于科学精细、环境至上的城市建设规划,这个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
【发展让路环境 守护纯粹自然】
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的数据,在方圆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新加坡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736人,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新加坡有大大小小340多个公园,居民区平均每500米就有一个公园,绿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5%,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而居的画面得益于精细规划。建国初期,新加坡也曾垃圾遍野、棚户区林立、蚊虫肆虐。新加坡政府在那时聘请联合国专家,用4年时间编制了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的未来30至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规划,并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绿地的指标。
新加坡最大的约束是土地,这个国家的一切都要在狭小的土地上获得。即便如此,新加坡的中央区以及完全靠填海而成、占地1.01平方公里的滨海湾花园却近乎“浪费”地占据着整个国家最黄金的地段,周围所有的高楼大厦都要让位于此。
对此,被称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曾表示:“面积仅有700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我们在中央保存了150平方公里的永久保护区。没人敢打主意,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开发的,完全是纯粹的大自然。”
【应对城市矛盾 延伸空中绿意】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新加坡的绿地覆盖面积已经高于建国初期。不过,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了避免和克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等城市病,新加坡从各个方面制定了规划,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居者有其屋”计划。
刘太格也是“居者有其屋”理念的主要倡导者和实施者。他在采访中表示,当初在制定组屋修建计划时,除了保证工程质量,他还组建了一个由12位社会学博士组成的团队,专门研究社会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甚至包括心理学等与规划有关的课题,确保整个城市的组屋规划之间相互包容,不至于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病之一的交通拥堵,新加坡政府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通过昂贵的拥车证、征收交通拥堵费等方式严格限制私家车数量。用于私家车的停车场大多建于地下,或者建成几层的停车楼,尽可能少占用土地。
在打造“花园城市”的道路上,新加坡政府仍在不遗余力地努力。市区重建局在2009年推出的“打造翠绿都市和空中绿意”计划(以下简称LUSH)中,要求所有在滨海湾、裕廊区和加冷河畔的新建筑,都必须有等同于发展地段面积的空中和地面花园作为替代绿地。该计划今年推出了LUSH2.0版本,将绿化要求扩大到更多地点,同时对包括住宅、办公楼、商业和酒店等各种发展项目提供更多绿化津贴。(记者马玉洁,编辑谢琳,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