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增新纵横捭阖护天山


来源:北京晚报

杨增新,字鼎臣,同治三年(1864)出生于云南蒙自。蒙自属于今天的红河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杨增新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也许有利于他从政后对民族问题的处理。也就是他出生那年,新疆发生动乱,割据政权求援于浩罕汗国,引狼入室。次年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盘踞新疆十二年。

原标题:杨增新纵横捭阖护天山

位于北京昌平的杨增新墓

哈密地区用于防范“黑喇嘛”势力渗透新疆的要塞遗址

■ 李 勇

位于昌平区沙河镇的杨增新墓碑,立于民国十九年,碑质为汉白玉,龙首龟趺,碑文二千五百余字,字体秀丽,内容丰富,记载了杨增新的生平、任官简历,特别提到了他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时,治政显露其才及处理民族事务、外侵内患的卓越功勋。

葬于此地的杨增新,其实只在年轻的时候来过北京。他从故乡云南跋涉数月进京参加会试,考上进士后便分配到西北做官。从此,京城的繁华只留在他的记忆里,直到死后一年,灵柩才运送到北京安葬。

但杨增新的一生,却须臾不与北京分离。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民国初年,谁占据北京城控制了名义上的中央政府,远在新疆的他便宣称效忠谁。“认庙不认神”是他不变应万变的政策。可以说,古都北京,是他政治上的依归。

与冠盖满城的北京不一样,在数千公里以外的新疆大地,至今有许多人依然记得这位民国时期新疆的第一任督军。在他去世后的近九十年里,新疆的各族民众中,还传颂着他的事迹。他在维吾尔、哈萨克族的老人心中,是永远的“老将军”。

1骑毛驴到兰州 一生献给大西北

杨增新,字鼎臣,同治三年(1864)出生于云南蒙自。蒙自属于今天的红河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杨增新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也许有利于他从政后对民族问题的处理。也就是他出生那年,新疆发生动乱,割据政权求援于浩罕汗国,引狼入室。次年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盘踞新疆十二年。

光绪十五年(1889),25岁的杨增新赴京参加会试,考中二甲第一百二十七名进士,这样的出身比左宗棠、刘锦棠和魏光焘(清朝的三位治疆功臣)优越。但在分配工作时,他的运气不算好,没进翰林院,也没能留在朝廷的各部做主事,而是分发到最为艰苦的甘肃省听候调遣。杨增新带着夫人,骑着毛驴走到兰州,开始了他在大西北39年的宦海生涯,其中21年在新疆。他把一生献给了大西北,直到被刺杀身亡的那一刻。

在甘肃,他先后担任过中卫县县令、河州知府。河州今为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为回族、东乡等信仰伊斯兰的民族聚居地。治理河州,自古不易,而杨增新的政绩受到当地回、汉士绅的好评,并为其在河州立德政碑,在他的治理下,河州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

河州的为官经历,可以看作他治理新疆的一次“预演”。

杨增新一直受到上司的器重,可等到满族人升允当了陕甘总督后,情况出现了变化。升允不喜欢这个“云南蛮子”,杨增新当时是文高、武备学堂提调,呆在兰州城,却和总督处不好关系,这怎么行呢?当时的新疆布政使王树枏(nán)早闻杨增新才干出众,便出面找升允协调,将杨增新调到新疆。在当时,出嘉峪关向西,多少有点“发配”的味道,只要不呆在兰州碍眼,升允自然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没想到杨增新这次在官场上小小的挫折,成就他一生的事业,也给新疆带来了莫大的福祉。

到了新疆后,杨增新先任阿克苏兵备道。1911年6月,任镇迪道道员兼提法使。“镇”指镇西(巴里坤),“迪”指迪化(乌鲁木齐),从巴里坤到乌鲁木齐,正是新疆东部连接内地的要害区域。

此时,中华大地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先后起事,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统治,地处西陲的新疆也不平静。自新疆收复后,湘军进入新疆,一些下级军官和士兵生活无着,于是加入了哥老会,这些帮会人士同情革命,从收复新疆的主力一变为朝廷的敌人。几任总督采取铁腕手段,但依然无法根除。新疆新军中的一些军官是革命党人,和哥老会早就暗通款曲,伺机起事。武昌起义消息传来后,迪化的新军管带、革命党人刘先俊(湖南宁乡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仓促起事,随即被新疆巡抚袁大化镇压,刘先俊等一百多人被处死。其余一些革命党人逃出迪化,跑到伊犁和当地革命党人合流。

当时伊犁的地位比较特殊,虽然在政区上归新疆,但驻有伊犁将军,而伊犁将军是从一品武官,设置比新疆巡抚早,常不把新疆巡抚放在眼里。伊犁驻军中有一支从湖北调来的新军,协统杨缵绪(湖北江夏人)和迪化逃来的革命党人合流,在1912年1月19日发动起义,处死伊犁将军志锐,成立新伊大都督府。

清朝宣统帝逊位后,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对前清官吏多数留任,他委任巡抚袁大化为新疆都督,命令他和伊犁的都督府谈判,平定新疆局势。

这袁大化手上可是有一百多个革命党人的血债,他留任都督,革命党人肯定不会放过他。于是坚决辞职,并急忙收拾细软带着家眷东归内地。辞职前,他先保举喀什道道员袁鸿祐为都督,可这袁鸿祐还没到迪化就职,就被哥老会杀死了。于是,袁大化再保举杨增新任都督。

2孤军远征守住阿勒泰

1912年5月18日,杨增新在局势混乱的多事之秋就任新疆最高军政长官。此时,他面临的局势比他的任何一位前任都要复杂。刘锦棠、魏光焘、陶模到袁大化任巡抚时,虽然国势衰弱,但清廷的法统还在,朝廷命令各省援助新疆的“协饷”仍按期运来,几任巡抚手中还掌握着强大的军队。而杨增新就任都督时,手中无兵无钱,都督的权力南不过吐鲁番,西不过精河。而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分裂势力蠢蠢欲动。他就像惊涛骇浪中驾驶着一叶扁舟,稍有闪失,船就可能倾覆。

杨增新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与伊犁革命党人达成协议,取消了伊犁的临时政府,新疆宣告统一,杨缵绪被任命为喀什提督兼外交特派员。紧接着他平定了哈密事件和沙俄策划的策勒村事件,将分裂的苗头扑灭。

接任新疆都督之初,杨增新最可称道的一项功业是当机立断、通过军事和高层斡旋等多重手段,将阿勒泰地区留在中国的版图内。

地处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在清末并不属于新疆巡抚管辖。它属于外蒙古八旗的辖地,清廷在此设阿勒泰办事大臣,受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辛亥革命后,在各省宣布独立的风潮中,哲布尊丹巴在1911年12月28日宣布外蒙古八旗“独立”,称“日光皇帝”。民国建立后,外蒙依然事实上受沙俄控制。阿勒泰在清代由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外蒙当局当然想将阿尔泰纳入版图。而阿勒泰的蒙古族部落并不想跟随科布多并入外蒙古,愿意留在民国。但他们受到了外蒙古和沙俄的军事进犯,于是“科布多-阿勒泰”战争爆发。杨增新用“围魏救赵”之计,派一支孤军远征科布多,终于将阿勒泰留在中国境内。阿勒泰先直属于中央政府,但当时的北洋政府内部纷争不已,无法对孤悬在西北一隅的阿勒泰进行有效管理,阿勒泰随时可能被外蒙吞并。杨增新审时度势,上书中央政府,建议将阿勒泰变为新疆省的一部分,由迪化直接管理。北洋政府同意了杨增新的建议,阿勒泰地区划归新疆,成为新疆北部的屏障。

标签:新疆 维吾尔 哈萨克族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