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九龙坡为何被叫作九龙坡? 秘密就藏在九滨路的石壁上


来源:重庆晨报

到了江边,记者看到的却不是“九龙滩”三个字,而是叫作“九龙滩游泳基地”,下面还有“2012、6、26”的字样。字迹是用条形的鹅卵石嵌在一片水泥立面上,还用红漆涂抹过。这显然不是我们要找的九龙滩摩崖石刻。此时,另一个上岸休息的裸泳者说:“你要找的石刻应该在高架桥的下面,一般人都不太注意。”

原标题:九龙坡为何被叫作九龙坡? 秘密就藏在九滨路的石壁上

摩崖石刻下方的防空洞

摩崖石刻下方的防空洞

九龙滩石刻

九龙滩石刻

石刻附近的山崖

石刻附近的山崖

很久很久以前——老龙门阵总是这样开头——长江北岸的万家堡(今滩子口玉龙山公园一带),有一个10多岁的孩子吞下一颗“夜明珠”后口渴难忍,化身巨龙直奔长江而去。其母在身后边追边呼唤其乳名,巨龙虽九次回首却最终消失在云水之间。而巨龙的每一次回首,都在江中留下一个石滩,滩滩相望,有九石翘首若龙,被人们称为“九龙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保证航道安全,有关部门将影响航道的部分炸掉了。九龙滩至今尚在,但翘首若龙的九石今已不存。

传说似不可考,但九龙滩确有其地。1938年,成渝铁路局在此地建成九龙铺码头。1939年3月,兴建九龙铺机场。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其座机便降落于此。而当时的媒体记者误将“九龙铺”写成为了“九龙坡”,1955年建区时,沿用其名。

据说,在九滨路下的江边石壁上,还有“九龙滩”古迹摩崖石刻。近日,重庆晨报记者前往现场考察采访,厘清了传说与史实的来龙去脉。

九龙滩

在九滨路建设码头附近,一位50岁开外的中年男子听说记者在打听“九龙滩”,主动当起了领路人。

“在这一带,你要问九龙滩可能没人晓得,但你要问裸泳滩可是无人不知。”原来,九龙滩所在地,就是近年来声名远播的裸泳滩。

沿铁路走了一段,穿过一个废弃的缆车桥洞,再下了十来级梯坎,就来到了九滨路高架桥下。在一块平整的台地上前行了一百多米,便到了所谓裸泳滩的上方,此地有一道之字形的梯坎通往江边,虽然昨夜下了一场秋雨,气温只有20多度,江边依然有近十人在游泳。

到了江边,记者看到的却不是“九龙滩”三个字,而是叫作“九龙滩游泳基地”,下面还有“2012、6、26”的字样。字迹是用条形的鹅卵石嵌在一片水泥立面上,还用红漆涂抹过。这显然不是我们要找的九龙滩摩崖石刻。此时,另一个上岸休息的裸泳者说:“你要找的石刻应该在高架桥的下面,一般人都不太注意。”

按照他的指点,记者沿之字形的梯坎返回到高架桥下面的台地,再往上游方向前行了数十米,果然见到了右边的岩壁上刻有“九龙滩”三个大字,笔画饱满的行书,阴刻的轮廓里填满了红色。这个地方很是隐蔽,字的大小虽然有一米见方,但紧靠九滨路高架桥梁下方,右边有桥墩遮挡,左边有一股灰白色的生活污水沿石壁下流。

知情人

在九龙滩三字左下方一片爬满藤蔓的石壁上,还隐约可见曾刻有一些小字。此处的题刻为1990年,与“九龙滩”三字同时刊刻的《重修九龙滩石刻记》,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石刻记》作者李新华,66岁的他退休后从事地方文史研究。

1987年春,时任九龙乡文化站站长的李新华,与区文化工作者董晏明、王固、张同福等,根据清乾隆年间《巴县志》的记载,决定对“九龙滩古迹”进行搜寻,“我们将目标集中在鱼鳅浩至黄沙溪之间高逾数丈的石岩上,一路仔细搜索,深怕被岩缝中长出的树木或藤蔓挡住了视线。在搜寻过程中,野鸟惊飞,长蛇游窜的惊险情景一天要碰到好几回。”然而,先后5次,均是无功而返。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初秋时节,王固、李新华第6次到达现场时,在一位年近八旬的村民的指引下,终于找到了石刻所在的岩壁。“当时已近黄昏,无法看清石刻细节。第二天一早我们又到达了现场仔细巡查,最后在建设厂一个闲置山洞车间的左上方,寻到一处显然经过加工的岩石,张同福拓下残存的‘龙’字(繁体)的左半边,酷似颜鲁公(颜真卿)笔意。我们按《巴县志》所述,认真查看周围地形地貌。此地与南岸九龙滩隔江相望,从江边至石刻处确实‘高十余丈’,且城区距此正好十多华里路程,所处的方位也是吻合的。后来,经专家认证,这里就是九龙滩石刻的所在之处。”

之后,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决定重新刊刻九龙滩石刻。“当时的区文管所长杨昌永题写了‘九龙滩’三字,我撰文并书写了《重修九龙滩石刻记》,大字的字径有一米多,小字也有近二十厘米,都是按原大小书写后再描在石壁上刻成的。”李新华回忆说:“为了完成这项工程,建设厂拉了两卡车楠竹来搭脚手架,并聘请了两名经验丰富的石匠负责刊刻,他们吃住都在工地上,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才完成了任务。”

标签:九龙 码头 行书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