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学之间是如何竞争的?
2015年08月15日 13:07
来源:羊城晚报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欧美,大学之间都存在着竞争,然而竞争的目的所存在的差别,折射出的是东西方教育理念上的迥异。我的《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和《中国教育与世界的距离》这两本书曾讨论过大学如何良性竞争的问题。恰好,今年女儿晶晶从新加坡的南洋高中毕业,她们的毕业统考由英国剑桥大学主办,考题由英国老师出,卷子是由英国老师批改,而晶晶最终申请到了美国的加州大学,今年秋季就要去读书。女儿申请大学的整个过程,我都很清楚,这也给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观察欧美大学选拔学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下面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谈谈欧美大学的竞争机
原标题:欧美大学之间是如何竞争的?
▲英国伦敦,第160届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赛艇比赛在泰晤士河上进行,结果牛津大学以巨大优势击败剑桥大学
美国的大学毕业生
□石毓智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赛艇比赛办了160多届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之间的赛艇比赛已经举办了160多届,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仿而效之,迄今也举办了140多届。这两对世界名校之间这一年一度的盛事,成了国际教育界的佳话。然而,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也模仿,1999年举办了第一届,2009年完成了最后一届,仅仅十届就不欢而散。今年中国这两所名校为争高分考生又撕破脸皮,让人大跌眼镜。这到底是为什么?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欧美,大学之间都存在着竞争,然而竞争的目的所存在的差别,折射出的是东西方教育理念上的迥异。我的《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和《中国教育与世界的距离》这两本书曾讨论过大学如何良性竞争的问题。恰好,今年女儿晶晶从新加坡的南洋高中毕业,她们的毕业统考由英国剑桥大学主办,考题由英国老师出,卷子是由英国老师批改,而晶晶最终申请到了美国的加州大学,今年秋季就要去读书。女儿申请大学的整个过程,我都很清楚,这也给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观察欧美大学选拔学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下面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谈谈欧美大学的竞争机制,而主要谈美国大学的情况。
英美名校
之间根本不存在争高分考生现象
英美大学也有入学考试,比如美国本科入学有SAT统考,英国有A级别考试。他们录取大学生时,也很看重高中最后几年的成绩。然而,没有一所大学会作出这样的规定:考多少分就一定录取你,低于多少分就一定被淘汰。大学之间根本不存在争高分考生的现象,相反,他们大都事先声明:你考得再好都不能保证被录取。这是因为欧美的高校对考试分数有着不同于我们的解读。
英美的教育者有个共识,一个学生未来的成功并不是单纯能由考试分数决定的,一个人的未来成就更取决于动机、激情、毅力、想象力等多种素质,然而这些能力是无法通过考试测试出来的。所以,美国大学往往把统考分数的录取范围定得非常宽泛,有些大学干脆就不作任何硬性规定,不划录取分数线,统考分数只作为众多标准中的一个参考项。考试分数只是学生能力的一个反映,考生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就有机会被录取。而且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独立制定的录取标准,政府无权干涉。结果就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SAT分数1700的学生可能被某名校录取,而考了2300的学生则可能名落孙山。没有人能以此为理由来状告学校不公。
剑桥大学的招生说明指出,社会上误传只有每门课都是A等的考生才会被录取,其实他们并没有这样的规定,各门课都是A成绩的学生不一定被录取,分数不太理想的也可能被录取,只要申请者能证明他们是同辈中出类拔萃者就有机会进剑桥。
为了判断申请者的素质,美国大学采取的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考试分数外,还要中学老师的推荐信、社会实践活动证明等。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学还要对每位新生面试,以了解新生的综合素质。
每位考生必须向所申请的学校
写一封“求爱信”
在美国,不论什么级别的大学都要求申请者必须提交一份“学习陈述”,说明申请的动机和理由以及计划如何学习。这个“学习陈述”是美国大学录取的重要依据。大学这样做就是摆明一种态度:你首先得理解我,我才会选择你。
美国教育发达,突出表现在个性化办学上。每个大学有自己的特色,也都有自己的长项。这个“学习陈述”就相当于一封申请者给大学的“求爱信”,大学管理者可以从中判断申请者对他们是否有诚意,了解多少,申请者的期待是否与大学的条件相符;否则,不论申请者再优秀,大学也不予录取。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幸福婚姻必须男女般配,只有学生的期待和大学的条件相符,才会有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良好的学习动力。
目前, 斯坦福读博士,斯坦福的名次连着两年跌出了前五名。学校里就有些人开始议论了,学生和家属也写信给学校,质疑当时的管理是否出了问题。时任校长卡斯帕教授专门对此发表了一个讲话,表明斯坦福的态度。
卡斯帕校长认为,每年一度的大学排名本质上是种数字游戏,一个大学的质量是长期的稳定的,怎么可能像股票那样忽上忽下呢?而且大学的很多方面是无法用数字来体现的。所以斯坦福对这些排名既不采信也不看重,对社会上的各种排名机构实行“不合作”政策,不委派专门人员收集整理数据供排名机构使用。他强调说,斯坦福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和出科研成果,学校的一切管理都围绕着这一使命不变。
结果,斯坦福没有为社会上的各种排名所左右,也没有与其他大学背后较劲争高低,然而从那时到今天20年过去了,斯坦福还是那个斯坦福。在刚刚过去的这三年里,斯坦福的教师队伍中又增加了五个诺贝尔奖和一个数学菲尔兹奖。这种骄人的成就,全世界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可比。
一般来说,那些二流甚至更差的大学对这些排名最热衷,特别是那些校长急于求成的大学更在乎。道理很简单,要获得诺贝尔奖这些成就难度太高,而大学名次的提高则可以在数据上下工夫就行了。举例来说,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有几年的世界大学排名非常傲人,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2013年排21名,连着8年进入世界25强。然而它真的有这么厉害吗?据从麦吉尔大学辞职,现在是我所在的大学的一位同事讲,实际情况是,这所大学以前因为管理不善,出现了大量人才流失现象,新上任的校长很着急,急于改善学校的声誉,就决定从“世界排名榜”上入手,组织专门团队整理资料,每年都积极为排名机构提供数据,所以成效显著,名次就一下子上去了。麦吉尔大学的真实水平如何,地球人都知道,就是世界六七十名吧。
六竞争是为了自身强
而不是为了面子大
每个大学都希望自己强大,因此,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竞争。那么,竞争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为了排行榜上的名次,那么竞争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为了超过对方就会不择手段,以破坏性的方式压倒对方,即使自己不进步甚至退步也在所不惜,只要自己能排到前面就行。
欧美大学之间竞争的主旋律则是通过竞争而一起壮大、一起发展。国际知名大学里的著名教授大都有在多个名校工作的经历,这些知名大学通过改善科研条件和工资待遇来吸引杰出的学者来工作。而且这些国际一流大学的领导也常相互“串门”,共享管理经验,比如前面提到的斯坦福大学的前任校长卡斯帕教授原来为芝加哥大学的教务长。同时不少大学也常来斯坦福挖掘领导人才,据我所知,斯坦福的一个院长被哥伦比亚大学挖去当了几年教务长,后又回到斯坦福继续担任领导职务。
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就更频繁了,不仅互派短期访问学生,而且也可以转学。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这种从学生、教授、管理人员的互动与竞争的结果,既保证了他们的质量,也促进了大学的发展。竞争的背后更是相互尊重、取长补短,这种风气应该在中国大学里大力提倡。
我们办教育往往是把面子或自身的荣誉放在首位,“死要面子”妨碍了教育发展,甚至会毁掉教育使命。就拿大学之间的体育比赛为例来说明吧。1999年,清华和北大在昆玉河上举行了第一届赛艇比赛,这是仿效国际名校的做法。剑桥和牛津在泰晤士河上比赛已经160多年了,后来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也仿而效之,也办了140多年了,而且英国和美国这两对大学一直把这个传统保持到今天。可是北大和清华把“本来说好的爱”坚持了不到十年就不欢而散,原因是到了后来比赛就变了味儿,纷纷从国家队挖职业运动员参赛,结果使得赛艇成了北大、清华“赞助”的一项职业比赛。如此就失去了两校学生之间竞赛的意义,也就丧失了存在的理由。
大学间如为争排名而争斗,结果往往是个不欢而散的结局,给谁也没有带来快乐,给谁也没有带来长进。
七欧美大学压根儿
就没有“高考状元”
概念
我们有一种“状元文化”情结。但是要知道,一个创新型人才,不论其创新贡献大小,绝对胜过一状元。
美国大学也有入学统考,每年媒体也都公布各个大学招收新生的平均SAT成绩,但是在各个大学的排名中,特别是社会对一所大学的质量评估时,没有什么人看重这些指标,更没有人有兴趣追踪SAT的“状元”都去了哪些大学,由此来证明哪些大学更牛。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欧美大学压根儿就没有“高考状元”这种概念,大学的各种考试中也不排状元,成绩A就是最高分,一般班里三分之一左右的人都可以拿到这个成绩。因为,人家认为100分并不比98分强,属于同一能力级别的。
大学的使命只有两个:一是培养人才,二是出科研成果。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为一流,不是靠录取学生的考分撑起来的,而是建立在其他统计数字上,诸如所培养的学生中有多少人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又有多少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奖,等等。当然,诺贝尔奖只是众多标准中的一个硬指标。拙著《中国教育与世界的距离》曾对世界知名大学做过一项统计,学术位于前30名的大学,他们都达到一个硬指标:其毕业生和教授队伍中各自至少有10人获得诺贝尔奖。看到这些数据就会明白,大学之间争名次是多么没有出息!
现在我们一些名校收罗了大量高分考生,那么他们的培养成效如何?所培养出的学生能不能与世界知名大学相提并论?高考分数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这些都是应该作深入探究的。
八加州大学的“盗贼”
斯坦福大学的“英雄”
西方大学之间也有互相拆台的做法,但他们的“拆法”与我们见惯了的不同。下面讲一个两所世界名校“真拆台”的典故。
2010年,我利用学术休假的机会又回到斯坦福大学访学,期间路过一个建筑工地,看到护栏上挂着很多用老照片做的装饰,其中一张颇为引人注目,照片是一帮斯坦福的大学生赶着马车,车上装着夜里从伯克利加州大学偷来的建筑材料,拉回来建设斯坦福校园。斯坦福大学在19世纪末才开始兴建,而伯克利加州大学在半个多世纪前已经建成,不仅学校的名声大,而且建筑也阔气。所以,在斯坦福建校初期,那些年轻学生才会有此一举,因为他们也想让自己的校园美丽漂亮。我一直很困惑,这是斯坦福历史上很不光彩的一幕,大学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家丑”翻出来让众人皆知呢?后来终于想明白了,这帮年轻的学子,虽然对于伯克利加州大学来说是“盗贼”,然而对于斯坦福大学来说则是“英雄”。虽然斯坦福大学今非昔比,但是大学仍然不忘记这些昔日的“英雄们”,提醒今日的学子珍惜校园的每片砖瓦,因为它们来之不易呀!
不论在啥时代,也不论在啥社会,偷窃都是不被接受的。然而,咱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斯坦福的这些学生不是趁夜幕去把伯克利的东西砸碎毁掉,让它变得跟斯坦福一样穷甚至不如斯坦福,而是把好的东西“拿过来”让我们也享用。也都是说,斯坦福这些年轻的学子是抱着一种怜香惜玉的态度对待有价值的好东西的。
我引用上面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如果高校之间的竞争演化成“相互拆台”的破坏性竞争,他们拆对方台子的目的不是把对方做台子的好材料拿来自己搭台子用,而是把对方的台子毁掉,让对方没有台子唱戏,大家都站在地上唱歌,最终实现共同贫穷和一起悲惨。这样的心理,就值得批评了。
大学之间竞争的目的本应该是相互激励,共同发展,培养出杰出人才,做出优秀成果。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一教育使命的任何竞争排名,都属于面子游戏,这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警惕。
欧美大学之间的竞争模式对中国高等教育具有借鉴意义。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就要把眼光放远一点儿,把胸怀扩大一点。
(本文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博士)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