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绚丽华美:镶宝石金带饰(国宝华光·海上丝路系列)


来源:人民日报

鲁荒王朱檀,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子。朱元璋为了巩固江山,将20多个皇子分封到各地为藩王,朱檀受封鲁王,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兖州,洪武二十二年薨,年二十,谥曰“荒”。山东省是汉唐丝绸贸易的主要供货地,也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鲁荒王墓中出土的1116件套随葬品中,便有数量不菲的冠冕袍服,为研究明代冕服制度和丝织文明提供了依据。其中的“镶宝石金带饰”,通长16.7厘米,最宽10厘米,最高2.8厘米,重395克,其体积之大、宝石之多、装饰之华美,为历代出土所罕见。带饰为金质如意云头托,组合形,中间主

原标题:绚丽华美:镶宝石金带饰(国宝华光·海上丝路系列)

山东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蒋 群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19日 12 版)

镶宝石金带饰正面(明)

山东博物馆藏

镶宝石金带饰背面(明)

镶嵌工艺史是一部绚丽多彩、华光四射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的宝石镶嵌工艺从史前时期就出现了,开始镶嵌在骨器和玉器上,如嵌绿松石的骨雕筒、玉佩、玉簪等,古朴典雅。到了商周出现了金银制品,春秋战国时代金银宝石镶嵌工艺诞生,如镶嵌绿松石的金簪、金耳饰等,但此时的金银镶嵌宝石多为单一的绿松石。从汉至唐,随着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大量的金银器及先进的制作技术进入我国,特别是唐代,随着中西方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金银器制作进入兴盛时期。唐代以后,金银器制作工艺和镶嵌技术趋于成熟并得到普遍应用,尤其是来自欧洲、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彩色宝石的进入,促使各种金银镶嵌彩宝制品出现,色彩斑斓的金镶宝石器流行。到了明清时期,这种金银镶嵌宝石工艺达到顶峰,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浓厚的各种金银镶嵌宝石类制品在上层社会流行,象征着高贵与权势。1971年山东邹县明鲁荒王朱檀墓出土的“镶宝石金带饰”就是其代表。

鲁荒王朱檀,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子。朱元璋为了巩固江山,将20多个皇子分封到各地为藩王,朱檀受封鲁王,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兖州,洪武二十二年薨,年二十,谥曰“荒”。山东省是汉唐丝绸贸易的主要供货地,也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鲁荒王墓中出土的1116件套随葬品中,便有数量不菲的冠冕袍服,为研究明代冕服制度和丝织文明提供了依据。其中的“镶宝石金带饰”,通长16.7厘米,最宽10厘米,最高2.8厘米,重395克,其体积之大、宝石之多、装饰之华美,为历代出土所罕见。带饰为金质如意云头托,组合形,中间主件为如意形,两侧活件为云头形。带饰金托中空,分上下两层,上层镂空镶嵌宝石,下层主件背面为镂空灵芝缠枝花卉纹,活件背面为金板。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同一件器物上镶嵌多种宝石,带饰上层表面镶嵌有各种珍宝共计33颗,是一件华丽的明早期皇家金镶宝石镶嵌组合。

“镶宝石金带饰”金托采用了镂空、錾刻、锤碟、焊接等多种金器制作工艺,营造出表面、底面和侧面的纹饰,造型饱满、立体美观,金质光泽灿烂。金托采用如意云头的造型,象征着吉祥如意,背面的灵芝纹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在我国种类繁多的吉祥纹样中,灵芝如意、灵芝祥云应用最广泛、历史最悠久,其祥瑞内涵最博古代帝王和皇家的厚爱,也为普通百姓所认同。

带饰表面宝石镶嵌工艺又称“实镶”工艺,是一门技术要求很高的技艺。明清以前的金银器镶宝石工艺制作中,宝石的镶嵌以包边镶、冷镶嵌为主,明清以后又开发了许多种镶嵌方法,如抱爪镶、落爪镶、闷镶。“镶宝石金带饰”上,宝石的体积均较大,因此采用了包边镶和爪镶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确保了镶嵌的牢固性,也使整个带饰看上去既不失灵活的变化,风格又含蓄稳重。

“镶宝石金带饰”所有镶嵌宝石以中间大蓝宝石为中心,包括两边在内,分别围绕其镶嵌大小珍珠各4颗,猫眼石2颗,红色尖晶石12颗,祖母绿1颗,缟纹玛瑙1颗,绿松石6颗,小蓝宝石2颗。这些宝石工艺精致,多数宝石为弧面形,也有数颗宝石使用了明代罕见的刻面型宝石加工工艺,说明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加工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批镶嵌宝石的品质也属优良:蓝宝石大而净度很高;祖母绿内部洁净,色泽浓郁;猫眼石灵活明亮,猫眼的光线强弱变化明显;肉红色玛瑙纹饰集中美观;红色尖晶石的颜色统一、通透、洁净,而红色尖晶石在明代初期还是极为少见的,明代中后期的镶嵌宝石中才较多出现。上述这些宝石可能产地在国外,如东南亚地区。此外,天蓝色的绿松石质地细腻,色泽温和,应是产于湖北的瓷松;乳白色的贝珠大而饱满,也应产于国内。

华丽的镶嵌组合、复杂的加工工艺、极高的宝石品质,使这件“镶宝石金带饰”成为一件难得的明初镶嵌宝石精品,为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

彩色宝石与丝绸之路(知识链接)

考古发现与文献研究成果表明,彩色宝石在中国古代的使用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发生在汉魏时期,第二次在唐宋(辽)时期,第三次主要出现在明清。这三次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流时期。第一次是汉武帝时开创的北方丝绸之路,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有关。第二次是唐宋海上交通、海上贸易迅猛发展的时期,与西方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有关。第三次明清时期,海外贸易时禁时开,进出口商品主要通过贡舶贸易和市舶贸易流通。清晚期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后,更多的是被迫贸易。

历史上每次交流的高潮都会带来色彩斑斓、不同质地的宝石——第一次主要带来了蓝色绿松石、青金石、红色宝石、珊瑚、琥珀、玛瑙等;第二次带来了真正的红宝石、蓝宝石和托帕石,于是镶嵌红、蓝宝石的金银器皿、手镯开始出现;第三次带来的彩色宝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青金石、碧玺和翡翠,明中后期的皇家墓葬出土的各种饰物以及清朝皇家各种用品上比比皆是。

彩色宝石是稀有珍宝,历史上多为上层人士拥有。近代以来,各种彩色宝石不断进入中国,装点了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蒋 群)

查看更多内容,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标签:金银器 技艺 文化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