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流感,中国反应过度了吗?
2009年05月19日 18:17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5月19日,中国内地第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吕某手持健康证明准备出院。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徐兴堂)从SARS到甲型H1N1流感,两次不同的传染病疫情,中国的应对举措都受到来自境外的批评。上一次是因为反应迟缓,而这一次则是因为“反应过度”。

SARS的突然暴发让人措手不及,初期的应对措施确实不够科学。但中国政府随后采取了科学、有序、有力的举措,最终使疫情得到成功遏制。有了对抗SARS经验的中国,在这次对新型流感疫情的防控中及时采取了测温、隔离等措施,向公众随时通报疫情发展情况并宣传预防感染的常识。

出人意料的是,中国的防控措施竟然受到一些西方国家官员和专家的批评,认为中国“反应过度”。此前,他们也曾指责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型流感反应过度。

那么,面对仍在多个国家蔓延的新型流感疫情,中国反应过度了吗?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中国的反应是以人为本、积极有效的,不但不应受到指责,而且值得褒扬且为其他国家效仿。

首先,“反应过度”论者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其中一个观点是,中国“未能区分新型流感病毒与SARS病毒的致命性和传染性”。要知道,新型流感疫情尚在暴发初期,世卫组织及各国很多医学专家都承认,新型流感病毒会否发生变异以及是否会在晚些时候卷土重来等问题都还是未知数。历史上已经有过流感二次暴发夺走千万人生命的先例。

到目前为止,新型流感的致死率确乎不高。但在病毒的性质得到科学论断前,任何武断的说法都是不科学的。

批评者还说,“中国领导人不明白为什么需要避免反应过度,他们完全不了解外国媒体与外国公众舆论。”这更没有说到点子上。疫情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试想,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的中国政府会因为外国媒体怎么说而改变可能使国民避免疫情袭扰的策略吗?

相关国家的政府官员也曾指责中国的隔离措施,抱怨其国民受到歧视。其实中国对中外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是一视同仁的,何来“歧视”之说?有几个被隔离的当事人说自己受到歧视?中国通过各种渠道与有关国家沟通,真诚表示了在防控新型流感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的意愿。

中国的特殊国情,也决定了中国不会对新型流感的防控掉以轻心。中国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而医疗卫生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防控不利,小小的病毒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采取的严格措施同时也为阻断病毒在全世界的传播作出了贡献。正如温家宝总理近日指出的,中国这样做,不仅是为了13亿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对全世界防控工作也是有利的。

相关报道:

中国流感防控严峻形势凸显“公民责任”之重

新流感考验中国疾控网 将流感挡在国门外不现实

世卫被指对甲型流感反应过激 陈冯富珍回应批评

陈冯富珍:对于甲型流感 WHO宁肯反应过度(图)

相关评论:

张田勘:面对流感我们有很多理由反应过度

黄莹:防范甲型流感怎样严格都不过分

<< 上一页12下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徐兴堂   编辑: 郭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