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空口承诺
2009年12月11日 01:45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伴着这一承诺,奥巴马忐忑地踏上哥本哈根之路。阻碍奥巴马达到承诺目标的最大对手,不是其他缔约国,而是美国国会。美国最缺的是一部有效的减排法案。

特派记者 熊 敏 华盛顿报道

12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前往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十天之后他将赴哥本哈根,出席第十五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缔约国大会。

观察人士指出,奥巴马也许能“说”出一个诺贝尔和平奖,却“说”不动190个国家元首相信一个无法律保障的美国减排承诺——白宫至今不能证明美国可以实现17%的减排目标。

面对全世界沉甸甸的目光,这个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的领导人“负隅顽抗”——白宫本周抛出新的提高住宅能效发展计划,美国环保署做好取代国会管理全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准备。

但已有的措施远不足以完成奥巴马承诺的减排目标。经过一年准备,美国的应对气候变化工具箱依然半空,最缺的是一部有效的减排法案。

阻碍奥巴马达到承诺目标的最大对手,不是其他缔约国,而是美国国会。

以重塑美国领导力竞选上台的奥巴马真能够领导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吗?

共和党强力狙击气候立法

当奥巴马政府不断以实际行动证明美国减排在行动之际,共和党本周却在国会发起了疯狂狙击。人们担心1997年美国国会否决执行《京都议定书》的悲剧会重演。

“我们决不会批准任何类似《京都议定书》的协定。”12月4日参议员英赫夫(Jim Inhof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11月以来,以英赫夫为首的一批共和党议员竞相在世界主流英文媒体亮相,抨击哥本哈根大会和美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立法。英赫夫接受采访时称,气候变化是“骗局”。

英赫夫信誓旦旦表示,气候变化立法决不会在本届国会通过。12年前,也是他带头在国会否决《京都议定书》。

在共和党与奥巴马政府针锋相对过招背后,是美国复杂的党派利益和地方经济利益矛盾。

共和党是本届国会的少数派,占参议院100个席位中的40个。共和党希望在2010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打败民主党,夺回多数派地位。为此,共和党花了大量资源干扰民主党主推的立法工作。

狙击气候法案就是其中之一,该任务落到了英赫夫身上,因为他是起草参议院气候变化草案立法委员会的共和党组组长,可以从上游扼杀法案。该立法小组由12名民主党议员和7名共和党议员组成。

英赫夫不仅通过网站和新闻媒体动员美国选民反对立法,还联合立法委员会所有共和党人抵制起草过程。最戏剧性的是当委员会11月对减排法案草案举行投票时,英赫夫率全体共和党组员缺席投票,以示不合作。

也许是意识到共和党阻力巨大,民主党本月决定暂将减排立法草案束之高阁,法案在参议院的进程就此停滞。民主党正酝酿联合一位温和的共和党议员和一位独立党议员重写草案。

地方利益分化民主党

如果美国的气候立法只有党派之争,倒也易解。因为民主党在参议院内刚好有60个席位,如果全体支持,足以使立法成功。然而,据保守估计,现在民主党只有20-30票在手。

地方经济利益差异造成了民主党人内部对立法的矛盾。

“减排立法的反对派主要来自三股力量:煤电州、农业州和制造业州。”长期跟踪美国气候变化立法的Mayer Brown律师事务所律师奇勒(Tim Keeler)说。

产煤州是立法中的最大障碍。蒙大拿州是美国主要的产煤州之一,煤电厂是本次减排立法的重点限排对象。蒙大拿州的民主党参议员鲍克斯(Max Baucus)就在小组投票中投了反对票。他反对的理由是法案中到2020年减排20%温室气体的目标太高。法案计划对所有700余家煤电厂发放温室气体减排配额,并逐渐减少煤电在美国电力消费中的比例。

不仅鲍克斯,美国主要产煤区的民主党议员都站在反对阵营,比如西弗吉尼亚州、俄亥俄州和宾州。

法案的另一支强大反对力量来自农业州。美国有10个以上的州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而美国农业工业化程度高,对柴油、肥料价格敏感。减排法案有可能提高这些产品的价格,因此受到农场主和农民反对。阿肯色州的民主党参议员林肯(Blanche Lincoln)认为,法案没能补偿农业州在减排中的损失,希望参议院法案能够“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林肯是参议院农业委员会主席,领导着其他农业州议员。

制造业则干脆利用这个机会争取更多贸易保护性措施。制造业大州俄亥俄州的参议员布朗(Sherrod Brown)正低调代表制造业在“边境控制”条款下争取更多的经济损害补偿。她被认为是疏通参议院法案的关键人物。

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负责联络政府和国会的副总裁洛伊(Manik Roy)算了笔账:不管法案最后以什么版本落到参议院讨论,民主党内部至少有五六人反对任何形式的气候变化立法。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熊 敏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