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的爱国主义与反精英主义
2008年06月04日 09:47人民网—国际频道 】 【打印

据台湾《中国时报》评论指出,每逢美国大选,总会出现一些反映社会思潮与选民心态的特殊现象,今年初选的最大特色是爱国主义与反精英主义大行其道,民主与共和两党候选人皆受其影响。在爱国主义的冲击下,奥巴马不得不系上国旗别针;在反精英主义的气候下,奥巴马和希拉里绝口不提他们出身常春藤盟校,麦凯恩亦鲜少提及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海军四星上将。

其实,爱国主义和反精英主义本来就是美国社会与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常会在一些场合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和两年一次的国会期中改选,更见突出。然而,今年初选中的爱国主义却与往年大为不同,其目标只针对奥巴马一个人。

民主党白人蓝领阶级和白人妇女对奥巴马一直怀有成见与偏见,其中又夹杂着不少可笑的谣言,如奥巴马不是真正的美国人等,而这些谣言又随着网络到处散播。奥巴马拒绝系国旗别针,也就很自然地变成保守派和希拉里支持者攻击他的口实。去年10月3日,爱荷华州的一个地方电视台记者当面质问奥巴马为什么不在胸前系上国旗别针?奥巴马答道: 9·11恐怖攻击事件发生后,他曾系了一段时间,后来不系了。他认为国旗别针取代了真正的爱国主义,他所关心的不是别针问题,而是大家在心里面想些什么,如何对待自己的同胞。他说,表达爱国主义的方式,应该是信守美国的价值与理想。

今年初奥巴马开始一连串胜选后,“为什么不系国旗别针”的问题,不停地在他耳边荡漾,他还是倔强地表示他不会像华盛顿的一些政客只会装模作样爱国、向军人致敬,但又尽做些对不起军人的事。奥巴马并强调,国旗别针问题是个“虚伪的问题”。

5月初,奥巴马到印第安纳州竞选时,一名87岁的白人老太太以微弱的声音建议他不妨系上国旗别针,她说:“系上国旗别针,不仅是件好事,而且也不花钱。”从那时以后,奥巴马即经常系上国旗别针,尤其是他急需白人蓝领和妇人选票的时候,他不得不向形式主义和象征主义低头。

奥巴马竞选政见是要改变华盛顿的政治老规矩和老传统,但他却没有办法改变以“爱国”为幌子的形式主义与象征主义。而且,麦凯恩不断抨击他没有当兵、缺乏外交和国际经验,因此他更需要借那枚小国旗来做护身符。

美国人是个非常矛盾的民族,他们一直有反智与反精英主义的传统,但他们却又极为崇仰有钱有势而又出身世家与名校的领导人,两个罗斯福、两个布什和肯尼迪,都是哈佛、耶鲁校友,又都是大富豪。20年来,美国总统皆为耶鲁校友(克林顿毕业于耶鲁法学院),但今年各候选人不但不敢向选民亮出自己的学历,反而尽力民粹一番,卫斯里和耶鲁法学院出身的希拉里与白人劳工喝威士忌和啤酒,并自吹拿过枪打过猎,以显示她和他们一样都是“寻常美国人”。

哥伦比亚大学、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奥巴马,从来不提他出自何校,偶尔只提到:“我在大学时”。他谈最多的是在芝加哥黑人区从事小区工作的经验,许多选民根本不知道他是律师,更不清楚他也是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教宪法)。尤其是在白人劳工面前,奥巴马更是小心翼翼地不敢展示他的“精英面”。有一次,奥巴马因在餐馆点菜比较讲究,而遭媒体挖苦、讪笑。

共和党常批评民主党是“文化精英”,而民主党则以“经济精英”反讥共和党。

美国现代史上,精英治国有时变成精英误国,第一个例子即是越战。2007年车祸丧生的名记者戴维·霍伯斯坦1970年代初所撰的经典著作:《出类拔萃的一群》(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即描述一群名校出身的精英如何把美国推入越战的泥淖。第二个例子就是伊拉克战争,主导美国侵略伊拉克的布什内阁,亦几乎都是名校校友,他们也像霍伯斯坦笔下的精英一样,把美国推入火坑。

奥巴马在初选中学到了很多教训,他那奇怪的姓名和黑皮肤,使他必须步步为营,印第安纳州那位87岁白人老太太对奥巴马的忠告,也许扭转了他的选运。(作者:林博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林博文   编辑: 郭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