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叶利钦第一次访华要求见邓小平表达敬意
2007年04月24日 09:47投票数: 顶一下  【

1992年1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第一次访华,我担任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代表杨尚昆主席到机场迎接他。叶利钦下了飞机在贵宾室稍事休息的时候,和我进行了简短的交谈。他说:“你是国家体改委主任?”我说是。他接着问:“怎么样,工作好不好做?”我说,中国的总体形势不错,有个好的宏观环境,部门工作就好做得多了。他的短短几句话,不是外交辞令,带有亲切询问的口气,给人以人情味的感觉。

汽车离开机场以后,叶利钦不断四处张望。我感觉他好像不是观赏车外景物,而是在等待着什么,他不说,我也不好问。直到车队到了酒仙桥,两边出现摩托车护卫队时,他好像才安定下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说是酒仙桥,从这里开始进入北京市市区,中国的迎宾仪仗队从这里开始护送车队。这件事使我感觉到叶利钦非常重视排场,重视礼宾待遇。这也可能是俄罗斯的外交风格。1994年,我随同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两国元首在克里姆林宫乔治大厅正式会见。叶利钦不是在克里姆林宫大厅外广场迎接我们,而是让我们先登上两三层楼高的乔治大厅,叶利钦在大厅的另一头等着我们,我们走过去,他走过来,在大厅的中央会见。整个过程给人的感觉,是俄国人有点居高临下的味道。这套礼宾方式不知是不是从沙皇俄国沿袭下来的。在各国礼宾规格中,我没有见过有第二个国家是这种元首会见的方式。

车队过了酒仙桥以后,叶利钦问我:你是国家体改委主任,对中国的改革和俄罗斯的改革有什么看法?我说我对俄罗斯的改革没有研究,只能讲讲中国的情况。他说:可以,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听听你介绍中国的改革情况。我说:到现在为止,可以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情况总体上是好的,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稳定。我的感受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能够进行到今天这样的程度,主要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注意了三个问题:一是注意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们搞市场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坚持采取渐进式的步骤。我们重视外国的改革经验,但是我们不照搬它们的做法,我们主要还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的最大国情是有10亿多人口,经济不发达,人民的收入比较低。我们非常重视改革的社会效益,强调改革要让大多数人得益。如果改革要引起社会震动的话,应当做到大多数人能够承受。中国低工资,对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很脆弱,我们十分重视物价改革,注意妥善解决由于物价上涨而引起的群众生活问题。二是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我们不断推出改革措施,促进发展,同时非常注意保持社会的稳定。如果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不稳定,那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我们过去搞“文化大革命”的重大教训,就是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经济不能很好地发展,人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现在我们要改革、要发展、要前进,稳定是前提。邓小平说过,天天上街游行、请愿,中国就没有精力搞建设了。我们这些年改革所采取的举措,都是把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作为前提。三是在改革进程中,制定改革的方案,研究有关的政策,都组织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专业学者参与,共同研究。这样做的好处是把从不同程度了解的情况的人聚集起来,互相沟通,互补不足。中国政府在讨论改革的时候把这三方面的人都吸纳进来,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有利于考虑社会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避免片面性。我讲的是中国,实际上也是对比了俄罗斯的改革做法,我讲得比较含蓄,但叶利钦可能还是听出来了,他听完以后,先是没有吱声,隔了一会儿,说我讲的有道理。

当车队快到天安门的时候,我对叶利钦说前面就是市中心——天安门了,他开始注意天安门的情况。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我还有个问题要和你说说。我说请讲。他说:我想见邓小平,请你们能够安排。我说:现在邓小平已经宣布退出公众生活,所有来中国的外宾他都不见。叶利钦不死心,继续说他仅仅是想见见邓小平,几分钟就行,表达他的敬意,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不一样。我想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只好说可以立即报告,转达他的愿望。到钓鱼台国宾馆之后,我就对外交部部长钱其琛说:叶利钦讲了,他要见邓小平,我已经拒绝了他,但是他不死心,还是要求会见,我只好答允代为报告。钱其琛说,俄罗斯外长也跟我讲了。我说,那就好,这件事我算是上报了。之后,杨尚昆主席问我叶利钦有些什么反应,我说他问中国的改革情况,我已作了回答。另外,就是他要求会见邓小平,心情非常迫切。当天晚上,杨尚昆在人民大会堂宴请叶利钦,宴会开始以前,大家都还没进宴会厅的时候,叶利钦把杨尚昆拉到一边,说他想见邓小平,表达对邓小平的敬意,几分钟就可以。杨尚昆也没有答应他,和我回答的一样。最终叶利钦没有见到邓小平。

第二天,江泽民总书记在钓鱼台宴请叶利钦。叶利钦对“佛跳墙”这道菜赞不绝口。江泽民对他说:你要去深圳,我告诉深圳给你准备“佛跳墙”,比这味道还好。江泽民让我交代下去,我即要外交部礼宾通知深圳市做准备。

叶利钦在我的陪同下参观长城和故宫。他是学建筑的,对参观兴致很高。他在参观长城的时候,注意长城的砖与砖之间的粘合材料,问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经历过这么长的时间还有这么好的粘合效果?我讲听专家说是由糯米、桐油和石灰调和在一起制成的粘合剂。在参观故宫的时候,他又问起有关故宫的建筑设计、使用材料等。这真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三句话不离本行。

第三天一早,叶利钦的顾问对我讲,总统因为家里有事,不去深圳了。我说:去深圳的活动不是早就安排好了吗?我们已经作了准备。他仍然说家里有事。这样我就不好说什么了。过了一会,吃了早饭,叶利钦过来和我打招呼,接着主动对我说家里有事,深圳不去。我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地,有一些新东西值得一看。大家都很欢迎你去。他说这次去不了了,只好下次再去。我也不好问他有什么事,只能说等总统以后有机会再去。接着,叶利钦主动对我说:家里闹“地震”了,有人要搞政变,我得赶紧回去。后来听说,是他身边的有些人,不希望他去看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不希望他看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就借了一则国内反映,从中作梗,改变了他的访问行程。(《国事忆述》/中共党史出版社/陈锦华 )

   编辑: 郭敏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