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名学者:台拒ECFA经济必垮
2010年02月04日 12:22台海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郑国汉强调,台韩的经济模式有所不同,韩国由政府主导支持大企业,台湾更倚重中小企自发创新,因此享有高灵活性,两者各有优劣,他并非要台湾仿效韩国的模式。但是问题在于,就同一产业而言,台湾的科研投入确实远远不及韩国,这直接导致了两者今天的经济实力差距,且这差距还在继续扩大。而经济模式并不能解释台湾科研投入的落后,正如美国的经济模式与台湾相似,都是着重企业自我发展,但美国企业的科研投入是惊人的。

科研投入严重落后

说到底,问题的症结在于,自90年代中后期起,台湾企业对科研的投入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原因何在?郑国汉直指,这是政治因素使然。他指出,一方面由李登辉时代的戒急用忍开始,直到陈水扁掌政,台湾当局的立场都是不鼓励企业西进扩张投资,甚至还策动厂商“南下”到东南亚其他国家投资发展,这就使台湾企业错失了大陆庞大的生产资源和市场,而在东南亚的投资又终于失败,整个方向性错误,造成严重代价。

比起对外扩张投资的失利,郑国汉指出,更重要的问题在于,陈水扁执政八年间引起的政治纷争,导致台湾企业丧失了动力和方向,对本土投资的热情也变得冷却,因此台湾本土很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仍停留于本世纪初,怎么能够跟韩国等对手竞争?他认为,这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最大败笔所在。

为了拨乱反正,马英九上台以来,首重开拓大陆市场,拆除两岸之间的经济障碍,并提出与大陆签订ECFA,再进一步融入东盟10+3自贸区。郑国汉指出,这是绝对正确的方向,也唯有透过善用大陆的生产资源,同时抢占急速增长的大陆市场,台湾的企业才有条件向韩国等对手急起直追。

但是,缔结自贸协议从来都是双面刃,你窥觊对方的市场、希望从中获利,自己也必须向对方开放市场,而这可能招致损失。因此台湾不少人忧虑,一旦与大陆签署ECFA,对岸的优势产品可能大规模涌入,尤其担心会冲击台湾的纺织和农产品等市场,导致大批低技术工人失业。

ECFA是必然之路

郑国汉认为,这种忧虑十分合理,但是他强调,这也是政府需要展现领导力的地方,因为你不可能一面倒的要求好处,而拒绝付出任何代价,政府必须衡量得失,果断作出对整体经济有利的决定。他以日本为例,该国的造船业曾经十分辉煌,也是很多国民的骄傲,但是自70年代起,由于经济水平提升,生产成本上涨,大批旧式的船厂都不再具有竞争力。日本政府顶住庞大的反对压力,毅然决定让没有竞争力的船厂全部倒闭,而仅支持少数有优势的船厂提升自动化,汰弱留强。这自然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但这是产业升级必要之痛,代价需要由全民承担,而政府也对失业的工人作出补助。

另一种反对的论调指出,马政府现在过于着重西面的大陆市场,而忽略了东、南、北面的其他市场,认为台湾应放眼全球,不要局限于中国两岸。郑国汉指出,这种说法在理论上完全正确,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必须有所取舍,尤其是作为体绩细小的经济体,不必要--也不可能--做到全面兼顾。他指出,现在全世界的企业都在窥觊大陆市场,千方百计要抢占份额,台湾有近水楼台之利,若视而不顾,反而提出“放眼全球”作为藉口,只是一种执拗。

又有一种论调指出,若台湾与大陆签署ECFA,台企在大陆获得巨大成功,就会变得过份倚赖大陆,等于让对方掐住自己的咽喉,到时若两岸政府有什么争拗,大陆随时可以“割断台湾的经济命脉”,台湾就只有坐以待毙。郑国汉指,这种说法也言之成理,但他形容,若不签署ECFA,台湾的经济不用等到将来,现在立刻就只有“死路一条”!他并强调,台湾签署ECFA后,也可以防止这情况发生,就是自己要“争气”,利用大陆的生产资源和市场,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和效率,造到价廉物美,到时不单台湾倚赖大陆市场,大陆也极依赖台湾的产品,若后者要停止贸易,“割断台湾经济命脉”,自己也须付出庞大代价,绝不会轻易这样做。此外,台湾的产业利用ECFA成功升级后,全世界的市场都会欢迎台湾的产品,反而有条件提升市场多元化,不会过度倚赖大陆。

郑国汉总结,与大陆签订ECFA、并进而融入东盟10+3市场,是台湾经济必然的出路,不应受到任何政治因素干扰。他并建议,ECFA需在时间上求快,内容上则不必求多和求全,务求先下大框架,一锤定音,平息社会的分化和争拗,关于细节,则可慢慢再商讨和补充,社会也更容易形成建设性的讨论。正如香港和内地的CEPA,也是采类似方法,由2003年首次签订,至今已作出六个补充协议。最后,他直言,台湾经济正面临关键的抉择,政府须展现魄力、引领社会前进,没有本钱再空耗日子。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