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民进党当局四大伎俩操弄“去中国化”
2007年02月12日 10:30投票数: 顶一下  【

香港《大公报》今日署名评论文章说,陈水扁为了搞“台独”,全面推进“去中国化”,主要做法和伎俩是:

一、陈水扁当局不断修改历史教科书,使之“去中国化”,更加“台独化”。

陈水扁上台不久,就开始了利用中小学教材、方言推广政策,组织“台独”色彩浓厚的学术机构和学者,“编制”出违背历史真实、脱离中国的所谓“台湾历史”、“台湾本土文学”,企图在“学术自由”的装裱下提高“去中国化”的声势,制造“台独史观”,妄图争夺在岛内、两岸乃至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完成“偷鸡摸狗”式的“渐进台独”。

最近,陈水扁当局为了进一步搞“台独”、“去中国化”,正式公布了经过长期、精心编修的历史教科书——新版高中历史课本,将原来三本“中国史”浓缩成一本,过去惯用的“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改为“中国”;著名“武昌起义”变成了“武昌起事”,原来配有介绍黄花岗72烈士的插图被去掉了,许多名词蕴含了“台独”新意,整个课本增加了浓浓的“台独”意识。新版历史教科书,将于今年开始在高中一年级学生中正式启用,藉此大搞“去中国化”,把台湾文化教育变成“台独”思想教育,向年轻一代灌输“台独”思想理念和所谓的历史知识,毒害下一代。陈水扁当局别有用心地把台湾史和中国史截然分开,使两岸变成“没有关系”,激起了岛内各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

二、陈水扁当局加紧推动“中”字企业“正名”、“去中国化”,为2008年“大选”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支持和选票。

1月31日,民进党中常会再次决议加速修法“正名”,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叫嚣,以“中国”为名的岛内公营事业单位,如“华航”、“中航”、“中油”及“央行”等单位应尽速修法落实“正名”。凡以“台湾省”为名的公营事业单位,如“台湾省自来水公司”,应直接更名为“台湾自来水公司”。游锡堃还说,有关“正名”问题,民进党或台湾“教育部”“去中国化”,建构“台湾本土价值”,这是民进党长期目标,建构“台湾主体性价值”、“去中国化”是必要的、应该的,“去中国化”是潮流与趋势。

2月2日,台“经济部长”陈瑞隆称,公营事业“中油”(中国石油)、将改名为“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中船”(中国造船)改名为“台湾国际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地说,“中油”、“中钢”、“中华电信”、“中华邮政”、“中华航空”等带“中”字企业都在“正名”范围之内。

随着2008年“大选”日益临近,民进党已开始加紧利用权力为其选举牟利,“正名”、“去中国化”正是其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的良方,同时,民进党欲借持续炒作统“独”议题把握选举主轴。

然而,由“正名”带来的花费极为惊人,据“中油”、“中船”两家公司估计,“中油”约花7000万新台币,“正名”的直接损失是11亿元,加上放弃“中油”商标造成的间接损失高达30亿元。“中船”要花约2000万元新台币。因而“正名”仅在经济上遭到了这两个公司的反对。同时,民进党的“正名”也遭到了泛蓝阵营的强烈批评。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xwj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