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奥运与面子政治
2008年04月14日 09:42中国网 】 【打印

政治和面子的双赢

卢泰愚出于国家声誉和自己政治前途的考虑,在国际奥委会准备临时更改奥运主办城市的消息传来后,亲自飞往国际奥委会所在地,向包括萨马兰奇在内的所有成员申辩:如果汉城在1998年不能顺利举办奥运会,那将是韩国民族的巨大耻辱,也是每一个国民会世代牢记的,“我们准备的奥运会的运动场将作为国际奥委会所有成员的墓地,第一个墓碑就是萨马兰奇主席的”。除了对外撂出这样的狠话,卢泰愚也向国内民众承诺将实行民主化改革。1987年6月29日,卢泰愚发表了建议民主改革的八点宣言,即“6·29宣言”。这个宣言内容包括:根据朝野协议,早日改宪,实行总统直接选举制;修改总统选举法,以保障公正竞争;赦免金大中,恢复其政治权利;释放政治犯,保障国民基本权益;努力实现言论自由;保障政党的健全活动等。宣言受到包括卢泰愚的政敌在内的全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宣言发表之后,韩国政局立即平息下来。随后政府当局分3次释放了2800多名政治犯。反对党领导人金大中获得特赦后,不仅继续投入竞选活动,同时也支持举办奥运会。

在1988年9月奥运会举办期间,反对党的领袖专门为萨马兰奇举行了一个招待会。萨马兰奇指出,为了汉城奥运会的成功,朝野的政治家们动员并团结了所有的力量。事实上,那时所有的韩国人,不论其政治背景与倾向,都把确保成功主办奥运当成共识。尤需指出的是,汉城奥运会人力资源结构的两大支柱是军人和学生。在军人执政时期,平时向来水火不相容的这两股势力,在国家的紧要关头还是团结一致。示威游行、劳资冲突与政治斗争,都以不影响奥运的成功举行为前提。汉城奥运会能实现“五无”,即无示威、无暴力、无恐怖活动、无意外事故、无暴雨,是韩国各界包括反对派支持和合作的结果。无独有偶,在2002年世界杯举办期间,韩国两大竞争党派也达成了一个政治“停战协议”。他们强调,在韩国足坛的历史性大突破时刻,全体韩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通过朝野合作,韩国成功举办了奥运,实现了政治和面子的双赢。1988年汉城奥运会提出“五最目标”,首当其冲的就是“最广的参与”和“最大的和解”,当时是希望国际上的各国参加奥运会,东西方国家实现和解。的确,这届奥运会有160个国家和地区的942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两个数字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尤其是那时国际上曾经壁垒分明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在分隔了12年之后终于重逢在赛场上。奥运会结束后,民意测验认为奥运会的成功将有利于改善韩国与苏联、中国及东欧地区共产党国家的关系。果然,1990年和1992年,韩国先后同前苏联、中国正式建交。不仅如此,在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位已届耄耋之年的田径运动员举着奥运圣火进入会场——他是52年前的柏林奥运会的马拉松冠军,当时韩国被日本占领,他被迫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为韩国出征,象征着韩国洗刷耻辱,重新崛起。在这届奥运会上,韩国获得了12枚金牌、10枚银牌和11枚铜牌,总成绩名列第四。另外,在汉城奥运会上,记者共有1.5万多名,85个国家的160个电视台转播了奥运实况,转播时间达9200小时,这为集中展示韩国提供了大好机会。一名韩国外交官指出,汉城奥运会之后世界对韩国的正面宣传明显增多,与韩国的接触已经成为很自然的事情。多年后中国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指出,这次奥运会对韩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了积极而巨大的影响,使这个国家进入了历史的新时代。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陶文昭   编辑: 张羿迪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